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祁营洲:鼻孔涂香油是否可以防疫?

见朋友圈总有人发,也总有人问我,所以特撰文一篇,谈谈我的看法。
网络上流传的这个“防疫秘方”大概是这么说的:出门前在鼻孔滴进小磨香油,轻捏几下,可阻断一切流感和瘟疫传染。
这个秘方的依据是某本书的截图,原文说:“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
坦白讲,这段原文我本人真是没有读过,或者是读了也忘了,后来查到是来自于《串雅外编》。
说到《串雅外编》,挺惭愧,我曾经读过,但没有读下来,原因是这本书中全是收集的诸多民间偏方,每一条都比较简洁,不讲太多的其中道理,所以读着读着读不懂或者百思不解的时候,也就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书中所记载的很多方药,有很多药是当下不用的或者是找不着的,也或者是药材的别名我也没整明白的,所以当时就感觉实用性不够,至少对于当下的实用性不够。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一位医学家,叫赵学敏,这个名字可以说在读大学那会儿是经常要考试的,所以他笔下的《串雅》也就比较容易被考到。
《串雅》分《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民间走方医的专著,揭开了走方医的千古之秘。
什么叫走方医呢?走方医又叫“走乡医”、“串医”,就是在古代,像卖货郎似的走街串巷游走江湖的那些民间医生,这些医生往往不主动往你家去敲门,问你们家有没有病人,估计这样问也不合适甚至有可能会挨打,另外也是因为自古就有“医不叩门”一说。所以这些走方医就拿一个铃铛,边走边摇铃,意思是有医生到本村了,如果谁有病的就可以出来求医求药了,于是走方医也叫“铃医”。
民间医生虽然没有入体制,但当时很多民间医生也总是会有两把刷子,甚至会有一些绝活儿,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行骗的把戏,总之就是正的邪的都有。
伟大的赵学敏就是系统总结了走方医常用的内治、外治、杂治、顶药、串药、禁药、奇药、针法、灸法、贴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虫等治病手段,又介绍了有关药物伪品、法制、食品、杂品等情况,揭示了走方医所用的简便治法和药物炮制甚至作伪的内幕等等,然后总结出了《串雅》一书,可以说是很特别的一本书,既是治病的书也是反映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串雅外编·禁疫门·辟疫》中写到:“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
这段古文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医生去诊病的时候,如果去的是一个感染了瘟疫的家庭,总得自保吧,那就用香油涂抹在自己的鼻孔中,等看完病之后,做一个纸捻,探入鼻腔,好打个喷嚏。
这个方法有三个点需要说明。一是鼻孔涂香油只是短暂的使用,看完病也就结束了。二是滴入香油也许是个幌子,出来之后,马上用纸捻子探鼻以刺激鼻腔让人打喷嚏才是关键。三是香油毕竟比较香,于是医生在闻到某些病人的秽浊之气时也不会那么难受。
对比这个原文,我们再看朋友圈中的“防疫秘方”:出门前在鼻孔滴进小磨香油,轻捏几下,可阻断一切流感和瘟疫传染。
感觉说的都不是相同的一回事。
同时,《串雅》中所讲的这个鼻孔涂香油的方法,当是属于过去因陋就简的做法,因为当时也没有口罩,这么做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吧,至少也是通过取嚏的方法清理了呼吸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既然有了口罩,我认为就完全可以迎接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了。试想如果古代就有口罩的话,估计在看诊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时候,那时的医生也会选择用口罩的。
但香油涂鼻孔到底有没有医学价值呢,我认为是有的。因为香油具有滋养润滑的作用,如果当鼻腔比较干燥的时候,比如有很多人在秋冬季节就会鼻腔干燥甚至会出血,在正确的多喝水或者服用养阴润肺的药物之外,就完全可以用香油涂在鼻孔中,可起到滋润作用,鼻腔湿润了,对抵御外邪自然也就是有用的。
最后,关于香油滴鼻,倒可以分享一个治疗单纯性鼻炎的小方法,据《中华耳鼻咽喉杂志》记载“治慢性单纯性鼻炎:麻油煮沸,冷后滴鼻,先每侧鼻孔滴2-3滴,渐增至5-6滴,每日3次,一般用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