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沈从文边城(读书活动报告丨沈从文《边城》+毛姆《面纱》)

沈从文边城

我们的读书活动,第一期沈从文的《边城》,第二期毛姆的《面纱》,已经结束。不出所料,有人中途放弃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依然有很多朋友坚持了下来,并写了读后感,下文即是。能“强迫”大家一起读一些经典名作,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会坚持做下去。
第三期是茨威格《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即将开始。欢迎入群参加我们的读书活动,我的微信ID是DesperadoAnLan。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Forever Lewis Capaldi – To Tell The Truth I Can’t Believe We Got This Far EP –>

第一期,沈从文《边城》
安澜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有时代的特殊性。在那样的年代,男女双方即便相互爱慕,也总习惯压在心里,任凭对方猜测。猜不中则行不准,悲剧便来了。
年代也好,人物性格也好,都离我太远,我是一贯直接讲出来的性子。况且浅浅见上几面,感情何谈深厚呢?不成就不成,不至于悲痛。这种爱情的起始和结局,我都理解不了。
只是看到那句“这个老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以往总觉得小说的描写无用,但这回觉得,要是没有大量爷孙间的琐碎日常,这淡淡一句也断然不会让我掉下泪来。爷孙此生缘分已尽,从此翠翠在这世上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那个爱她或已不爱的人,也不知道他回不回来,真是叫人止不住担心这个孤女的未来。小说能做到让读者揪起心来,真是非常优秀了。
阿 发
为着不知是否为爱情的东西死去了
最初翻看前几页时,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北方人阅读南方背景作品可能是会有一些水土不服吧。场景纯净而美好,我却没什么切肤之感。然而当中间因为有事打断了阅读,脑子里却总是忍不住去勾勒:翠翠怎样了呢?翠翠最后会怎样呢?

《边城》中所发生的,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简单到我自以为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船总(掌水码头的人)的两个儿子(大老、二老)同时爱上了摆渡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并且展开竞争,最后无果而终。
悻悻然合上了这本书,我感到很不痛快。怀疑他们的处理方式,惋惜三人的结局。显然这属于一部爱情悲剧,可是,这真的是爱情吗?在本来就不是很长的篇幅中,他们之间的接触微乎其微,多数的活动都是心理活动,多数的情节都是内心戏。翠翠因为一年端午节和老二的邂逅,几年过后仍难抵砰砰然,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因几面之缘为翠翠着迷。可是这就是爱情吗?
在追爱的过程中,船总的二儿子明显占上风。就在胜负未定之时,船总大儿子忽地不幸去世了。众人悲哀的同时,这段暧昧而纠结的“三角恋”似乎变得水到渠成了。可是事情没那么简单,二老怀着对老船夫的误会,同父亲吵了一架后,径自下桃源了——他坚定地以为,哥哥的死和那老船夫脱不了干系。留下令人浮想联翩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和朋友激烈讨论,认为老二的怀疑相当无厘头。但很快便想清楚了。彼时挤压在他心里的,已经不再纯粹是对于翠翠的爱慕了,还包括失去哥哥的悲伤以及自身对哥哥的歉疚。翠翠仍然是令他心动的翠翠,只不过在其他情感的催化之下,这份感情变得愈发烫手了,使他招架不住。在歉疚与爱意之间摇摆,可又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不去面对热情的翠翠和祖父。索性,找个理由来恨老船夫吧,这样才能从对哥哥的歉意中逃离,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北方人读南方文学作品多少有些水土不服”,但这是最开始的想法了。之前对自己的想象力太没有信心了。没有切肤之感,但我想象得出。刚读完时我粗暴地埋怨,小说里的人物为什么如此弯弯绕绕不利索,把本不复杂的事情酿成悲剧了。我希望翠翠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可以大胆地告诉爷爷自己对二老埋藏多年的青睐,大胆了解,大胆选择;希望爷爷不要再含糊不清,不要隐瞒,和翠翠一起正视感情;希望二老可以有勇气放过自己。可是细细想来,其实每个人物都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的。翠翠不想要离开爷爷,爷爷也只是想要翠翠在尚有选择的时候选择更优解,二老所承载的痛苦或许只有时间能够消解。
沈从文老师的作品关键词往往是“纯净”。的确,不是像现代人一样约会看电影才叫爱情。在这座小小的边城,单纯的少男少女内心的萌动,真切而动人,管它是不是爱情。
多亏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才可以有这么多优秀的小说可以读。
李剑秋
到底是如何的处境,才能让一个作家用手下的笔绘造了这样一座美丽的边城?到底是如何的期盼,才能让一个不染世俗尘埃的民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不完美是人性,要多些包容体谅;不完满是人生,如果我们对现实不满,要么学会知足,要么行动起来,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
时间并没辜负我们,我们也不能辜负时间。不管人生如何不完美,来了,我们就要尽兴地活一场。这或许是《边城》这本书最大启示吧?
sun
读完《边城》告诉我一个道理,不要觉得中学课本学过片段,就以为掌握了小说里的精髓。实际上,学过的端午节片段,只是小说里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沈从文对翠翠、爷爷的人物心理活动,甚至狗的心理活动的精准描写让人折服。恬淡的文风,也像小说所呈现的环境,一个桃花源般的存在,恬淡质朴,民风纯粹。开放式的结局,让人有所联想,但我感觉傩送大概是不会回来了。看完小说去看了1984年的《边城》电影,觉得以前拍电影是真实诚,旁白、对白都是小说原版。

CM
《边城》越读越觉得压抑。翠翠的极度腼腆、祖父的过分婉转代入到那个年代又觉得情有可原。好像大家都没做错,但结局却是这么悲凉。想把姐姐书中那位穿着蓝色礼服女郎身边的字送给翠翠——“爱是无秩序,但放手去爱吧!”

包包820
也许因为自己小时候在川西小镇长大有关,觉得茶峒镇的故事就像身边的事一样,镇子不大,人不多,每个人都努力生活,都善良生活,先生的用字朴实,把小镇的恬静展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对于命运的安排,那种默默的承受,特别让人难受。

第二期,毛姆《面纱》
安澜
这个爱情故事中,没有一个人深爱着另一个人。

沃尔特爱凯蒂什么呢?他知道她愚蠢、轻浮、没有头脑,可依然选择了她。除了容貌,没有别的答案。爱上一个人的外表,也确为一种爱,但只有爱上一个人的灵魂,才算作深爱。如果沃尔特真的深爱凯蒂,就不会将她拖入死亡的危险之中。
“女人总觉得男人很爱他们,可事实并非如此。”一开始查理说的这句话便道出了真谛。
毛姆很了解男人,男人说出来的爱,比实际要少很多。但他不了解女人。他以为女人不知道,其实她们都知道,只不过心甘情愿、自欺欺人罢了。饮鸩止渴,也总比渴死来得好。
只是,如果把沃尔特塑造为一个相貌平庸的人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一个女人面对一个长相英俊,事业有成,专业度极高且深爱自己的男人,怎么会产生生理性的排斥?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不过,小说嘛,总是离奇一些才会令人长吁短叹。
王琳
谈谈凯蒂的坦率和担当,以及自省。
她会害怕,会恐惧,会虚荣,会肤浅,会愚蠢,可是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勇于承认错误,纠正前行的路,已经胜过很多人了。就像她自己说的,不过出了一个轨,在死亡面前,纠结这些还有何意义,她已经认识到错了,并抛下了那个面目可憎的自己,还要怎样呢,非要去死才能解心头之恨吗?
学会跟自己和解,是一生的必修课。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拿不起,放不下,忘不掉。如果她能够学着放过自己,跟自己和解,然后好好生活,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痛苦,但是真正的痛苦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与自我和解,这才是痛苦的本质。
如果沃特尔能够学会跟自己和解,放过自己,然后好好生活,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生有很多种活法,你可以活的简单朴素,可以活的独立自由,可以活的随遇而安,也可以活的肆意盎然,活法千千万,但是每一种活法都不可能一路坦途,这个时候学会跟自己和解就尤其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的生命的美好。
LDY
读完 《面纱》后,始终不明白书中面纱的寓意到底是什么?
是贪慕虚荣的凯蒂为了避免成为老姑娘迫不得已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给自己蒙上的面纱?还是说凯蒂出轨查理·唐生,掀开面纱才知道查理其实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但却发现自己还一往情深的爱着他?
其实我觉得面纱不止存在于书中,我们的现实生活里面纱也一直存在。凯蒂答应瓦尔特医生的求婚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凯蒂一个天生爱自由,追求快乐,流连忘返在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的交际花,就因为不想被议论成老姑娘而跟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沃尔特不热爱社交,但他错在真的太爱这个姑娘,即便知道凯蒂根本不爱自己。瓦尔特总以为只要自己爱她就可以了,这样一注孤行的爱情在自顾自地疯长,以至于最后发现凯蒂出轨,形成了一种得不到就要带去毁灭的报复心理。不可否认,瓦尔特其实拥有高尚的人格,德高望重的品行,但无奈的是(此处借用豆瓣网友的一句话):人往往可以被高尚感动,但始终不能因为高尚而爱上。我觉得瓦尔特其实挺悲哀的,因为书中后期瓦尔特感染霍乱致死的最后,凯蒂依旧无法爱上他。
面纱如同自我欺骗,遮蔽着我们的双眼的同时我们却又不愿意拨开这层迷雾。
我觉得,在当今这花花绿绿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清楚的认知自己,因为只有这份自知感,我们才能在迷雾围绕的世界里,保持一份清醒。
Spencer
刚看故事开头的时候我简直有被凯蒂的愚蠢和自私气到。她别有企图地嫁给了正直帅气有学识的沃尔特,在婚后经受不住风流浪子的诱惑出轨后,却毫无情面地指责丈夫,俨然一副受害者模样。真的替沃尔特愤愤不平。
但当我看到凯蒂对沃尔特倾诉心声说“因为我愚蠢,轻浮,庸俗而指责我,这并不公平。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所有我认识的女孩子都这样…..的时候,我对凯蒂对讨厌开始变得不再理直气壮。人虽然是个体的,但也是社会的。凯蒂的妈妈,凯蒂的朋友凯蒂生活的环境造就了这样凯蒂。
当我站在上帝角度拿着放大镜去评判凯蒂的时候,我只是在用我所生活的环境潜移默化给我的所谓的“正确的”意识形态去比较凯蒂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我所在环境的意识形态对真善美的标准,确实有点不公平。而说到意识形态,这年头谁敢说什么是正确的三观,什么是不正确的三观呢?大家都是求同存异罢了。凯蒂嫁给沃尔特图得是摆脱所谓的“大龄剩女”的头衔,而沃尔特图娶她是图她的美貌,都是有所图,倒也不必执着于分个高低贵贱。再看到后来凯蒂去了湄潭府,她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看到了不曾看过的苦难,她开始与修女一起照顾遭受苦难的孩子,无论初衷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出于怜悯,结果总是好的。你看她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改变了,不是吗?至少她有一颗本质善良的心,这就足以改变我对她的看法了,其它的我也没资格评论了。
雪碧
面纱这本书的情节环环推进,引人入胜。初看几章,以为凯蒂在爱的能力上是粗浅的,一切行事太随情绪,可越读越发现这位小姐的敏感。
在与瓦尔特的感情中,她始终没有因感动而生爱,在与唐生的感情中,她始终没有因理智而断爱。一个人的品质与Ta能否引发一场爱情实在是没有什么必然关系。瓦尔特在别人眼中的所有优点最终也没有让他获得他想要的爱情。
作为读者,看到转动的门把手最终都没有打开那扇门,就让我特别想找到凯蒂出轨的理由。书中不断讲到:瓦尔特作为丈夫的细心和体贴,瓦尔特不好权贵不媚世俗的高尚,瓦尔特即使被妻子出轨伤害依旧心有不忍。他因为爱的背叛和伤害而产生的黑暗的报复心理和不甘心,让我觉得这是他对这段感情的重视和敢于承担的责任感。
这样也许就找不到一个自由恋爱下已婚的女士的出轨理由了。
但是谈爱就不能谈这些。凯蒂是清楚的。从答应求婚那一刻的茫然到瓦尔特去世时她满心只希望瓦尔特不要因她而不得解脱的善良看,她对瓦尔特是没有真正的爱情之情的。
文末结尾,凯蒂再重回情人怀抱时对自己的鄙视和决定好好抚养孩子的勇气,让我感慨于爱情之路的复杂。也许,己身对爱的体悟才是凯蒂永不放弃的内心归途。

第三期,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欢迎入群参加

沈从文边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