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创作过程是什么(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创作过程)

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创作过程?

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创作过程中她不是在写幼年时代的回忆,而是在呼唤着人们要向自己内心的自私和封建愚昧的思想挑战。

不要让自己在这些陈旧,落后的思想包围下活着,人要敢于向自己的命运抗战。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什么写的?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经历有哪些,有怎样的感受?

《呼兰河传》是萧红生前最后的著作,全书以孩童的视角写尽了呼兰河城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乡土风俗,一个传统、刻板、也带着些冷漠的呼兰河就那么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萧红写呼兰河传的原因?

《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1939年写于香港,1940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为什么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篇回忆体小说?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呼兰河传作者?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呼兰河传中萧红被什么人照顾?

《呼兰河传》中,萧红是被祖父照顾的。文章中写祖父的善良正直以及给予童年萧红的温暖和爱,是祖父让他知道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萧红的祖父对他短暂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祖父的文化素养深厚,对萧红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他文学上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他的祖父为他奠定了坚实深厚的文学根基。

呼兰河传名人警句?

1. 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萧红《呼兰河传》

2. 她仍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萧红《呼兰河传》

3. 苍凉,幽眇,真不知今生何世。 –萧红《呼兰河传》

4. 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 唱秧歌; 放河灯; 野台子戏;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萧红《呼兰河传》

5. 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萧红《呼兰河传》

6. 但一哭过了之后,她还是平平静静的活着。 –萧红《呼兰河传》

7. 越鲜明,就越觉得凄凉。 –萧红《呼兰河传》

8. 人生本来就是哭多乐少–萧红《呼兰河传》

9.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么凄凉的夜。 –萧红《呼兰河传》

10. 满地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似,竟是这么悲凉–萧红《呼兰河传》

11. 这一点似乎使人感到空虚,没着没落的。 –萧红《呼兰河传》

12.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 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萧红《呼兰河传》

13. 只是天空总是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萧红《呼兰河传》

14. 关于别离了几年的事情,连一个字也不敢提。 –萧红《呼兰河传》

15. 手握红山茶,倾听泥土与流水。 –萧红《呼兰河传》

16.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萧红《呼兰河传》

17.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萧红《呼兰河传》

18. 人活一辈子是个白活,到了归终是一场空… … –萧红《呼兰河传》

19.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呼兰河传》

20. 烟消火减了。 –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和呼兰河传背后的故事?

萧红出生在1911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恰逢屈原的忌日。

加之萧红是个女娃,父亲对她厌恶至极,还将她的生日改到了第二天。

萧红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为官,家境可谓殷实。她本该锦衣玉食,没想到却要经历种种冷漠和不公。

萧红眼中的父亲是这样的:

父亲常常因为贫贪而失掉人性,他对待仆人、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

父亲时常板着脸,表情异常严肃,萧红每一次经过他时,都会吓得瑟瑟发抖,可见幼年的萧红对父亲是多么畏惧。

而同样和父亲相似的还有母亲和祖母。萧红想从母亲哪里得到关爱,哪怕一点点。

但均以失败告终。后来,萧红什么希望也不抱了,她将自己的心永久封存。

而祖母,就因为萧红将其窗户上裱糊的窗纸用手指戳破。

祖母就用大针扎向萧红的手指,鲜血立马流了下来,但比起身体上的疼痛,心里的伤更难治愈。

这份疼痛,萧红永生难忘。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