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龙云华:山里的往事

“中原红木杯”
文 :龙云华/图:堆糖

我是湘西人, 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对于大山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犹如甘甜清泉石上流;又犹如斜晖落日的晚霞之美。湘西的山是高大矗立,雄伟壮观的,一座座相连的大山里,隐约藏着小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崎岖蜿蜒的山路又条条相通,小路与小路之间青山,溪流 ,峡谷,溶洞漫山遍野。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千沟万壑。一想起那些山,就使人像喝了一碗湘西糯米酒似的沁人心脾。它们拔地而起,高耸入云,逶迤伸展,像腾飞的飞龙,似奔腾的骏马,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绰约多姿,使人目睹振奋,心旷神怡。
湘西在中国地图的版图上占据一个小小范围,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四省市虽交界相处,湖南的吉首凤凰 ,张家界慈利桑植,怀化麻阳,湖北的恩施,贵州的铜仁松桃,重庆的秀山等都是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其他族别为辅的县市。周边从政,婚嫁,赶集,经商,买卖常常互通有无,生活习惯大致相似,讲话的方言又各有千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这里的一大特点。
“湘西土匪”是每位湘西人至自治州外,大众同事,亲朋好友最想咨询最渴望了解的最浓重的内容。大众也通过央视,地方台播出《湘西往事》《湘西剿匪记》《血色湘西》以“土匪”为题材,湘西实地取景拍摄的电影电视剧。网剧,小说关于“土匪”为背景杜撰内容十有八九离不开湘西。似乎给每一位湘西人刻上“土匪”的烙印,有些许的贬义之词,常时调侃说是“土匪”窝出来的。我们常以幽默,不伤和气简洁的语言回击说明,也是今日联想到写此文字的初衷。
作为从湘西大山走出来的人,稍微对故土风情,民风民俗,家乡历史有研究的人不得不承认湘西“土匪”的这段历史,有匪则也有军。湘西剿匪是大湘西战役的一部分。大湘西地区从历史管辖的范围来说,包含了现在的湘西全部,常德,张家界,邵阳,怀化,铜仁小部分。这里武陵雪峰两大山脉纵横,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洞穴幽深。湘西是自五代十国进入统治者管辖,盛唐之后鲜有管理,匪患是清末民国以本地穷苦人家和地痞流氓为主,民国之后当兵可以解决温饱,故而多数持刀枪棍棒行军伍之行,湘西走出的“竿军”,抗倭史上“东南战功第一”,抗八国联军侵华死守大沽台的民族英雄罗荣光,贺龙领导的武装部队等无不在验证“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的家国情怀。内战后期国民党残余力量裹挟流民合山中余匪苟延残喘抵御共产党部队,把土匪形成正式编制、发粮饷送武器,扬言在大湘西崇山峻岭中建立“反共”基地,给祖国统一带来极大阻碍。这里历朝历代管辖的薄弱基地,偏离京都,进入民国时期湘西的土匪为害尤烈,整整聚集了十万之众。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经济生活文化水平十分落后。加上刚解放结束连年的征战,国内是一穷二白,政府一时无暇顾及这里,自然匪患成群,匪患延绵,众匪利用湘西独天的险要山川地势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风高防火,月黑杀人,打家劫舍,无恶不做,你来剿他,呼啦一声消失在各个山头洞穴,并每个山头洞穴满山遍野的枪眼,险些就会丢掉性命。百年的匪患给湘西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九四九年,面临全国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近大西南,消除西南和大湘西为非作歹多年的匪患被中央提上日程,解放军第38军由湖南长沙,常德一带挺近大湘西,经过两年多,军民同心同德消除匪患的决心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肃清大湘西百年匪患。据电视剧情介绍,十万匪患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无奈缴械投降。大半部分的土匪通过政策宣导教育放下武器,扛起锄头回寨务农,孝敬父母长辈,疼爱妻儿老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部分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追随大部队消灭国民党残余力量。
再后来,朝鲜战争爆发,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奔赴东北,渡过鸭绿江进中朝边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著名作家魏巍在朝鲜战争之时写下的名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的解放军中,有少部分就是在湘西当土匪被收编的军队,作战勇敢,以一敌十,奋勇杀敌,可歌可泣。
湘西,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与其说湘西神秘,不如说是湘西的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可说是诸多的未解之谜,吸引众多的文化大师,导演前来一探究竟,想撰稿取材拍摄成作品公诸于世,结果自然都是一样无功而返。众位读者自然也不能从我简单描述的文字得到答案。
诸多的读者都看过张杨执导编剧的乡村题材电影《落叶归根》,该片讲述的是农村一老汉民工老赵使得同村伙伴老刘死后“落叶归根”,一路上爬山涉水,路过城镇,跨过村庄历尽艰难,将老刘尸体背运回老家的故事。大部分炎黄子孙都留恋家乡故土,远渡重洋的每个华人华侨,每每提起中国都精神昂扬,热血沸腾。因历史原因不能回到祖国怀抱的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后裔,对故土故乡亲人也怀着浓浓的思念,余光中先生名作《乡愁》就是最好的阐述。
苗族自与炎黄逐鹿中原失败后,一直处于战败迁徙逃亡,最后才迁徙到云贵山区,这里交通不方便,人在外面死后,都讲究要落叶归根,外出经商客死他乡的人,半路遇匪致死的人,出远门打猎死的人等等。找不回来怎么办,特别是明末清初苗民出山投军抗倭战死沙场的将士的尸体,怎么运回故里?生活的地方有是穷山恶水的,自古这里大型运输以水路为主,(沈从文《边城》《长河》为证),而湘西人认为水属阴,走水路会淘走死者的灵魂,达不到魂归故里的目的,故而坚持走山路,山路极为狭窄,一个人走路都不方便,又怎么背一具尸体呢?于是兴起了湘西赶尸这一行业,苗寨里的巫师,通过死者的姓名和生辰八字推算可在外找到死者尸体,将自治的一些防腐药水给尸体抹上,防止腐烂,然后在尸体的额头上贴一道辰州符。辰州符是用朱砂写的特殊符号,而且古代中国有名的辟邪的自然界的东西就是桃木和朱砂,另外能沟通幽冥地府的是水银,因为古代人相信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而水银不在五行之中。因为水银说它是金属,它又是液态的,说它是水,它又属于金属。所以出土的许多古代的墓葬里会有很多水银,其一,水银可以用来防腐,第二就是古人相信水银不在五行之中可以让灵魂沟通幽冥地府。辰州符具体写什么,常人不知道,类似于电影里茅山道士画的符,用符来控制尸体行走。
每当夜晚降临,赶尸匠便将尸体裹着宽大的黑色裹尸布,他走在前面,一面敲打手中的阴锣,领着一群尸体走在后面,他不挑灯,不做任何的照明,同时手中摇着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家庭把狗关起来,震慑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尸体若是有两具以上,赶尸匠就会用草绳把尸体串起来,每一具尸体大概间隔半米左右,白天的时候住到指定的“死尸客店”,这种神秘的死尸客店只有“赶尸匠”和“尸体”居住,大门永远是敞着的,如果在去往有些偏远苗寨的路上,遇见的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即使是下雨或者因为好奇,也不要能随便进入。“赶尸匠”白天把“尸体”带到店中,夜晚又离去,遇到大雨天气不好走,有时候会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在湘西,学这“赶尸”行业的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毕竟,有好的出路谁愿意干这样的活?据参考湘西文献,学习“赶尸”这技能的人是没有后代的,因不会有哪家姑娘愿意嫁入。这门技术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胆子大,毕竟学了,就是天天和尸体打交道。师傅在传授弟子的时候,第一门检验课程就是,在弟子拜师入门时,遇到了刚好有死人的家庭,在埋葬的当晚,师傅会命令徒弟去坟墓上拿一件物品回来,等师傅确认不是作假的又放回去。第二个条件是身体强壮,因为赶尸是走夜路,有时候尸体死的地方远,要走十天半个月的,第三条件是长得丑,外人不知道原因,而且是越丑越好。四是方向感要强,大湘西崇山峻岭,雨雾天气居多,行走时易迷失方向。师傅在考核徒弟时在中午茂林阳光刺眼处旋转,拷问区分东西南北方向。故而所有的“赶尸匠”都多少都会点学风水堪舆之术。
湘西“赶尸”这一特殊的行业大致讲述的是“赶尸匠”默念咒语,尸体防腐,祷告神灵,在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明末清初,“赶尸匠”“赶尸”在大湘西地区(怀化沅陵,辰溪 ,溆浦 ,湘西泸溪)广泛流传。但也从未得到科学论证,也未被亲眼证实,却成为很多惊悚电影的原型,从此广为人知。
“仙娘”在苗语中又叫“香娘”,从事的事情用苗语讲是“穆香娘”。这是一个很神奇神秘的群体,从业者都为女性,从事的是苗家寒冬腊月家人逝去做完法事上山后招魂对话,目的是通过做法事带上逝者亲人找逝者,减轻活着的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从小我们生活条件艰苦,唯一的快乐则是童真有趣的事情多,几个小伙伴家家户户到处走玩烤火,“穆香娘”这个现场也曾亲眼目睹,就算未目睹者也有耳濡目染。
“穆香娘”主人家里火盆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干柴是必须备足,柴火始终保持火苗旺。要准备的东西大致有:四角的大方桌,四角木板凳若干,四角的方桌和板凳垫上黄纸,米匣(装满米),金钱若干(视主人家财力而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成千)插在装满米的匣子上,燃烧的香(具体数量不详),原则保持烧香不能断,黄纸烧香不能停,黄泉路上看到逝者则要加大黄纸烧量,寓言多烧逝者多拿,在阴间不愁“钱”花。
“仙娘”出场则必须蒙头盖脸,双手放在双腿的膝盖上。脚轻轻地踏,手微微地抖,嘴里振振有词,念念不断,表示路走了一程又一程。主人家也安排一名到两名亲人同样用湘西头巾盖住脸,动作如“仙娘”一样,脚轻轻踏,手微微抖一直不停。旁边有位带路人,负责烧香烧纸同时兼并现场亲人的提问,问候,传达。法事开始后只有他才能跟“仙娘”和奔赴“路上”亲人的对话。“路上”的亲人所见所闻,所感所触都是这位烧纸的带路人传达回现场。“走路”一程又一程的途中会遇见很多人,很多景,描述都是“花”的海洋,寒冬腊月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遍地的“桃园”(桃源)。还会清晰地分享所见的人,一个孤独的“老者”自己坐在路边,神情状态,穿着打扮都描述得清清楚楚。主人会安排她们去打招呼,问候。如最终确认是主人家的逝者,主人家会嚎啕大哭出来,然后问一连串的问话。如:在“下面”过得怎样,冷不冷,饿不饿,要不要送点什么吃的,用的过来。还有什么心愿未完成等等。
山重重,水路路,主人见到逝者问话也达到满意。“仙娘”即会安排大家往回走,不能一直这么走下去。亲人们则跟逝者最后道别。回到现场后“仙娘”和同“下去”的人都热泪汪汪。
浩瀚的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各有特点。入乡随俗对于出差,旅游,交流的国人来讲是必须遵守,不管信或者不信,赞同,中立或反对都是自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民族性的文化,存在就是合理的。看行者用什么眼光看待问题。
写在最后,关于湘西这片既魅力又神秘的土地,有待分享的故事很多很多,故事的内容很长很长。我作为文学爱好者,上述的故事叙述肯定诸多不足和欠缺,诚挚邀请各位读者和对湘西民风民俗有研究的前辈们提出和指导,愿与各位前辈和有识之士共同成长,进步。
往期作品回顾
散文 | 龙云华:假期趣事
散文 | 龙云华:乡愁随笔
“中原红木杯” 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END·
作者简介
龙云华 ,苗族 湖南凤凰人,久居长沙,热爱文学!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投稿须知:3476470879@qq.com,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7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香落尘外为数家纸刊选稿基地,优秀作品强力推介!
联系平台、领稿费请加微信号:lanerzou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欢迎关注香落尘外
这是一个精致的生活平台
欢迎关注作伴结庐
爱我,点个赞,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