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大众传播理论(考前补充3- 梳理完毕《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理论
太极熊19年新传考研QQ群:700412241
太极熊20年新传考研QQ群:881775323
距离今年硕士研究生初试仅有7天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海阔天空 BEYOND – 乐与怒 –>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祝福每一位即将走上考场的宝宝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今天梳理完,给大家吃个定心丸。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解读 3

第十一章 媒介组织:压力和需求

这一章,看标题不是很直观,事实上,本章是在讨论“媒介自由和独立”的老问题,即大众媒介是应该保持自由和中立,还是兼顾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后一个选项就涉及“压力”与“需求”)

进一步说,就是讨论,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诸多因素(社会、市场、媒介本身、工作人员、受众等等)对媒介的影响程度和力度问题。

压力

所谓“压力”其实就是格伯纳所言的“各种外在权力的压力(限制)” 书P224

要注意的是,在格伯纳的年代,他是以电视为主要媒介进行研究的,而在当下,“压力”的研究主体应该是依托于网络的各种媒介形式及其内容了。这种“压力”应当是有一定的“变与不变”的成分。

在书中,把媒介的主要压力归结于“经济压力”和“社会与政治压力”两大类。

所谓经济压力,是从市场竞争、媒介机构本身以及所有者等角度考虑的。(可以参考李良荣老师提出的“双重属性”)
所谓社会与政治压力,一般是指社会公众的期望,以及当政者的需求,真知包括政法条文等。

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媒介作为社会组织,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重要,他们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

换而言之,压力并不是负面的东西,哪怕是来自政府的压力越大,也正说明媒介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媒介发展的越好。反之,如果没人给予媒介压力,说明此时的媒介已经去无足轻重了。凡事都有两面性,要掌握这种思考方式~

所以这种压力,一方面证明这媒介的自由和独立,甚至逐步为媒介争取着自由和独立。另外一方面,也当然会带来一些阻碍和影响。

需求

所谓需求,当然也是把媒介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考察的。

一般来说,大家最能够想到的就是“受众”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建立在自己的爱好、文化、境遇等基础之上的。

但是在社会中,影响因素是多样的。除了受众,媒介工作人员、媒介本身、媒介的写作体系成员,例如广告商、利益集团、所有者集体等,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当然我们今天知道,媒介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是因为,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也就满足了后面的诸多“需求”。

第十二章 媒介文化的生产

这一章熊哥也要吐槽一下标题,外国人写的(或是翻译的问题)并不是很利于我们直观的理解。

其实本章标题换成“媒介内容的生产过程(机制)”会更加的直接,也更容易让我们抓住核心要点。

所谓媒介内容的生产,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相当于“一条新闻的生产过程”。

例如2018年X月X日,上海“第一财经”的某记者要交一条新闻稿,那么他要完成整个复杂的流程: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什么事件和内容进行报道的事情。这就是本章中涉及的”把关与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有来自各方的影响因素,这在我们之前的复习中应该已经掌握了)

我们假设这位记者由于本身是财经专业出身,又是负责财经板块,他关注到了国家要在股市建立“科创板”的事件,准备就此展开采访调查与报道。这就是一个把关与选择的过程。

然后要进行采访啊,信息收集啊,写稿啊等工作。这就涉及到本章中提到的“接近权”。

所谓“接近权”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一般人了解就是受众“接近真相”的权力。事实上,“接近权”也包括媒介机构对事实真相的接近,以及如实还原事实的要求。就是首先媒介要能够接近事实,其次媒介要保证受众接近事实。

当然,记者在进行这条新闻采编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一手的信息,就必须去寻找和接近信息源。这就涉及到本章中“信息源对新闻的影响”问题。(可以类比“新闻来源”与“新闻本源”问题。不赘述)

第十三章 媒介内容:主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这一章我们重点关注“内容批判”、“内容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这里的“批判”更接近于“研究与评判”的意思,当然对于媒介的错误,也是要批评的。书中提到了“批判”的几个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途径、对广告与商业注意的批判、文化品质的问题、大众媒介与暴力、以性别为基础的批判等”

定量与定性研究,都可以概括到“内容分析”的方法之中。

所谓定量研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研究指标的“数据化”,依靠数据分析来说话。而定性研究,则“思辨和冥想”的成分更多一些。掌握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且现在越来越有融合使用的趋势。

第十四章 媒介类型与文本

这一章了解即可,至于媒介“文本”,在采写编评的几本书中有详细的阐述,此处熊哥就不赘述了。

第十五章 受众理论与研究传统

对于“受众”的研究,在各家的传播学著作和教程上都是重点,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麦奎尔的书中,绝大部分的表述,与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和塞弗林的《传播理论》都是相符的,大家应该也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但是有些细节麦奎尔阐述的更多细致,值得关注,有助于加深理解,例如:

值得关注的受众议题(可以用来统领受众内容的复习)

1. 成瘾性的媒介使用(适度与控制问题,对受众的培养与塑造问题,容器人、电视人,沙发土豆等)

2. 大众受众与受众细分(主要关注受众细分,同时理解受众在群里中的变化)

3. 受众行为的主被动性辨析(要理解受众的主动性)

4. 操纵或者反抗(受众反馈和解读重要性,选择与反馈的自主性,和对抗性解读的合理性)

5. 少数受众的权利(地域、年龄和性别差异,尤其是低龄受众的权益)

6. 新媒介技术的意义(非常重要,新媒介和新技术是考察的重点)

受众接触的相关概念:

“可获得的(或潜在的)”受众  所有的受众都具有基本的技巧(例如识字)和/或接收能力。
“付费”受众  实际为媒介产品(报纸、电影、出租录影带、CD或书籍)付费的人。“参与”受众实际阅读、观看、收听特定内容的人。
“内部”受众  注意内容的特定章节、形态或单一项目的受众。
“累积”受众  在一段特定时期中最后所接触到的潜在受众数量。
“目标”受众  由一个特定的来源(如广告主)挑出的一部分潜在的受众。

第十六章 受众的形成与经验

这一章我们要关注几个很少涉及的模式,直接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确实有助于帮助我们加深之前对于受众选择和接触媒介的理解。(下面看两张图)

所以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和使用,与媒介本身的选择,是一个相互的的动态过程。

本章中,在最后提出了受众的“终结”、受众的“逃脱”,这是值得关注的提法。

受众的“终结”
全球化的背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受众这个概念有了新的含义,正在甚至已经发生了蜕变。

“受”与“众”的内涵都在被重塑。
受众,已经完全不是“接受”难么简单,他们不仅会反馈,甚至能够迅速、及时、有效高质量的生产和改进媒体内容。

受众,已经不是那么不堪的“乌合之众”了,受众的细分,一方面让整个群体碎裂,另一方面在小范围实现重组和再次实现“众”的含义。

受众的“逃脱”
同样的,在现代环境中,受众选择增多,所以传统的受众正在“逃脱控制”。他们几乎可以零成本的在不同媒介渠道和内容之间跳跃。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一旦受众的这种“权力”增加,那么原本由庞大群体支撑起来的“受众集体的社会权力”就会逐渐丧失(大多力量大的效果没了),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第十七章 媒介效果的过程与模型

对于“效果”的研究,是传播学的重中之重,任何书中莫不如此。这里我们也是以补充为主,之前在其他书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就不再提出了。

媒介效果的研究,从过程上来看,基本就是三大阶段,即“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和适度效果论”,趋势上是从两个极端走向“中庸”。即承认媒介是有效果的,但是媒介的效果也是受到诸多限制的。

本章我们要注意“协商”的概念,以及协商的条件。(书中将格伯纳的“培养理论”和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都放在“协商”效果阶段)

即,在这一阶段,承认媒介是有很强的影响力的,但是也认可个人意义。媒介最终的影响效果,是在两者之间的协商(博弈)中完成的。

其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个人”的重视,甚至后人在总结“沉默的螺旋”时,都认为,虽然处于螺旋底端的人很难发出声音,但是不排除有个人意志很强人,“逆流而上”发出呐喊。

第十八章 社会 — 社会效果

这一章其实联系“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知识点去理解,并不难,也没有很新颖、独特的知识点,此处略过。

第十九章 新闻、公共意见与政治传播

本章的议题都比较具体,不难把握,例如“议程设置”、“政治宣传和选举”这种的概念,我们早已经烂熟于胸了,重点看下面两个。

框架效应

“框架”这个概念,进本可以认为是“认知基模”甚至和“刻板印象”还有点关系的。

研究表明,受众对新的理解和接收,都受“框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媒介在报道新闻时,也是采用“框架”进行报道的,也受框架的影响。

(在今年复新太极熊的模考中,我们专门涉及到了“框架”理论,一起看下参考答案吧)

危机事件传播

对于危险和风险的预警,本身就是大众媒介的功能之一。但是在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传播时,往往是变形的,或者至少是不完全真实的。(与后真相时代也有关)

即,大众媒体在报道和描述危机事件时,往往是更加注重“戏剧化”因素(因为普通受众的喜好),而淡化“真实因素”。

这一点是很多批评性研究常常提起的,也是我们在关注“危机事件传播”以及“灾难报道”时应该注意的。

第二十章 大众传播的未来

大众传播,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目前,互联网和新媒体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播的本质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传播的新势力一定会崛起,传播的新受众一定会占据主流。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大众传播,未来一定是更加个性化的,传播更加“美好而被需要的内容”。

从担忧的方面来看,大众传播,伴随的社会重组,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撕裂”。

好了,今天的《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已经大致梳理完毕。大家还是以之前的参考书为主,不必过于在意是否看过这本书。

给20年的小伙伴:

明年考的小伙伴注意啦,最新的复旦新传专业课详细笔记正在编写中,会根据新的考纲、新的参考书、新的案例、新的论文做更新和调整。
2019年1月份开始预售,大家可以关注哈。

【系列文章】
新增参考书考前补充1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考前补充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重点提分

【复旦论文】
复旦导师最新论文合集!(PDF免费领)

【熊边谈话】
「熊边谈话」11月了,要复到什么程度?
「熊边谈话」20年的同学怎么开始复习?熊哥解答(想起了掉眼泪的姑娘)
「熊边谈话」倒数30天,这些事情不能干

【考纲分析】
19年大纲解析(学硕篇),书有变化?题考什么?
复旦考纲有变!MJC新旧考纲对比分析,最全面!
最新广告学考纲重点 — 19 复旦广告研er看过来

【最新参考书】
20年参考书指南!(含实拍图片和购书建议)

【初试必看】
考点报满了怎么办?没地方考试了!
复旦明明是扩招了!19年招生名额分析!
复旦19招生简章公布!这几个点贼重要!
复旦「新版」研招网使用指南,谁用谁知道
复旦专硕没宿舍住了?校外租房要多少钱啊
啊啊啊!大四还要上课咋整?开学复习攻略

【名解真题】
复旦大学新传714十年名词解释答案+分析
复旦大学新传823十年名词解释答案+分析
复旦大学MJC334七年名解真题答案+分析
复旦大学MJC440七年名解真题答案+分析

【高分笔记】
复旦高分笔记24 | 第六版《新闻学概论》增改章节(5)
复旦高分笔记22 | 第六版《新闻学概论》增改章节(4)
复旦高分笔记21 | 第六版《新闻学概论》增改章节(3)
复旦高分笔记19 | 第六版《新闻学概论》增改章节(2)
复旦高分笔记18 | 第六版《新闻学概论》增改章节(1)

《新闻大学》
《新闻大学》精选(1)— 喻国民:微信小程序的价值
《新闻大学》精选(2)— 杨保军:马克思新闻真实观
《新闻大学》精选(3)— 童    兵:党报暴恐事件分析
《新闻大学》精选(4)—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
《新闻大学》精选(5)— 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脉络
《新闻大学》文章(6)— 网络舆情与网民的情绪表达
《新闻大学》精选(7)— 社交媒体危机传播的新趋势
《新闻大学》精选(8)— 两个舆论场的说法不成立 
《新闻大学》精选(9)—《解放日报》为何非改不可?
《新闻大学》精选(10)— 交媒体的创新扩散 

更多复旦新传考研信息与资料,请至“复新太极熊”微信公众号查看。

大众传播理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