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淮海战役观后感(格物笔记:学史明理,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有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是一个伟大胜利,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伟大战役的胜利。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煮熟,硬被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毛泽东

奇迹! 真是奇迹!  ——斯大林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淮海战役纪念碑

2018年9月8日,支部活动,到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归程途中,打油诗一首:
 
  支部活动赴彭城,追忆淮海枪炮声。
  济南战役初落定,乘胜追击方向明。
  西柏坡前定战略,五大前委保执行。
  三个阶段提设想,两下郑州与开封。
  分割包抄细谋划,歼灭百韬碾庄中。
  围困黄维双堆集,俘虏骁将杜聿明。
  得民心者得天下,定战略者定输赢。
  牢记使命知兴替,不忘初心得始终。

注:淮海战役主要过程:

1.序曲: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攻克重兵把守的坚固城池,活捉王耀武,缴获枪支弹药无数。粟裕建议打淮海战役(小淮海),中央同意。10月11日,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三个阶段设想。

刘邓的中原野战军连下郑州、开封后,对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形成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作战局面,小淮海变为大淮海。粟提出请陈邓指挥得到同意。

2.阶段一:1948.11.6—11.22,陈粟之华东野战军于碾庄歼灭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黄百韬毙命。

3.阶段二:1948.11.23—12.15,刘邓之中原野战军于宿县双堆集,歼灭国民党军第12兵团,俘虏司令黄维。

4.阶段三:1948.12.4—1949.1.10,陈粟之华东野战军于陈官庄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13集团军大部,俘虏杜聿明。

五大前委: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6日,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就如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