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胡军:掬水有月 莫问华年 | 银屏内外

女儿读初三,为免其过度紧张,半个月便陪其看一场电影。一搜“猫眼”待映,一股清流漾过——《掬水月在手》。喜欢这诗意的名字。这是陈传兴为“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所创作的“诗的三部曲”之最终章。看预告,电影将从叶嘉莹先生的生平娓娓叙之,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展现她坎坷坚韧仍不渝追寻初心的一生。叶嘉莹先生的书也读过三两本,尤喜其《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她说:“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化而用之:“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使自己与诗意、情怀、远方及信仰来一次深度的交流与感应。如此,足矣!”叶嘉莹先生因为心怀诗意与执念,所以一路追寻;因为虔敬与信仰,所以将古典文化致力承传。由此想起另一个守护中华文化的奇女子——“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
暑假去敦煌研究所,看到那沧桑的陋室和能说话的史料,愈加动容。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起,樊锦诗在敦煌研究所工作四十余年。四十年坚守,传奇谱就;四十年呵护,无量功德。可樊先生仍心如止水,宁静淡泊:“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莫高窟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楼的铃铎响起,世界就安静了,时间就停止了,永恒就在此刻。”我们的铃铎呢?我们的安宁与永恒呢?我们的生活是要有些诗意的。前段日子去三楼办公室,颇感诧异,为什么王老师的桌子上一年四季总插着新鲜的百合与富贵竹?我打趣:“这花谁送的?”“我自己买的呀。花一谢,我就换。生活还是要有点色彩的。”是啊,生活需要色彩,需要诗意。可买得起绿植的时候,我们的心却荒芜了;看得懂诗歌的时候,我们却活在碌碌忙忙的小说里。王老师真乃“神人”也,一直安之若素,不惊不忙。与其聊天,快意至极。《诗经》《论语》信手拈来,时事体育样样精通,生活情味十足,如其微信名“书存金石气”——真是一个独坐诗意里的人。
当然,我们还要有点儿天真与执念。那天带学生看《朗读者》,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读自己翻译的林徽因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时,竟热泪纵横,那眼泪仍诚朴与天真。九十多岁的老先生,还是当初的那个少年。当他说要在有生之年再翻译十多本书的时候,我更敬仰于他的执念。心心念念,必有回响;追寻诗意,何畏奔忙?
朋友,不必感慨生活仓皇,我们不妨凝神静气,循心所向;不必抱怨赶不上潮浪,心中有海,一苇可航;不必计较脚踩淤泥,昂首星空,风清月朗。诗意不会群发,岂可人手一份?苦涩莫挂心头,生活自有清香;心中若有惊雷,生活仍需静谧;远方许难抵达,途中无限风光。追寻生活的诗意,享受诗意的栖居吧!我期待,若干年后有人将樊先生的故事也拍成一部电影,名字不妨就叫《莫问华年》。这样,几十年后,两部电影对望,就成了一句绝佳的叮咛:“掬水有月,莫问华年”……
本刊编辑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王明军 庆 红项 宏苏 恩李同好值班编辑赵克明美术编辑杨文民戴剑
胡军,一个80后的中学语文教师。心怀文学执念,享受笔墨芬芳;醉心诗意栖居,不负少时梦想。近年来,有二十余篇诗歌、散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班主任》《语文报》《南方教育时报》《未来教育家》《语言文字报》《中国教师报》《新教师》《当代教育》《安徽青年报》《皖西日报》《六安新周报》《淠河》等报刊上。
《分水岭》投稿须知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平台推发过,篇幅3000字为宜,特别优秀之作可连载。请反复检查,杜绝错别字。所有来稿文责自负。
投稿:作品 + 个人简介 + 个人照片,投2653182101@qq.com 专用邮箱。
?稿费:平台赞赏即为稿费,80% 作者所有,20%平台维护。自平台推出后7个工作日后支付(7日后赞赏不再计入稿费),10元以下的赞赏不计入稿酬。
凡投稿者请先加入《分水岭》投稿群,或添加 liubing100104 好友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