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盐镇乡村:面对这场防疫,来看看我们最可爱的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号

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曾写过:
我们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自有他的体系,自有它为人处世的一套准则。
今日的盐镇,气温骤降,北风呼呼的刮着,百姓们都缩着呆在家里,围着火炉或者享受着暖气,磕着瓜子听着北风的吼声。几十年前那个名叫魏巍的老人曾写过一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歌颂着抗美援朝的那群可爱的战士们。当时作为学子的我们,也只是在懵懂中体味着英雄的事迹。
韶光似水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白了少年头。
匆匆多少年过去,这场10几年后再遇的病毒让整个中国的城市没能幸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主力军的乡村社会依然如临大敌,他们按照自己的体系和农村社会的处事法则,也开始了自己在这场防疫站中扮演的角色–乡村守护者。土坷垃,树身,树枝,桌子板凳,各色彪悍的标语,各种粗鲁的问候,粗中有细的关心,能上的都能上了。倘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顺利完美结束,我们真该感谢他们。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这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在今天早上七点多的时候就已经坚守岗位,逆风而立,做着守护人的职责。

这是南岭,也就是百姓们常说的周过岭,豫西的丘陵地貌造就了我们乡村一道坡一道沟一道岭的地势,和我们的北岭遥遥相望,地势在四周相对较高,郑西高铁从此处呼啸而过,天然的难守易攻场所,因为四周没有任何屏障可言,换言之,就是没有避风场所。辛苦了我们可爱的执勤人员,站在南岭吹着风,为着身后的村庄和沿路经过的百姓。要告知他们,不能外出,不能往街里乱跑,不能到处乱窜。同时还要虎视眈眈的盯着有没有鄂牌车的经过。

这是会卦村的卡点。说实话从图片我看不出丝毫会卦村的痕迹,大概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去会卦村都是从周过过去那条路往会卦去,多少年了,总记得村子里那个很深的沟和担着水桶去沟底担水的百姓,贫穷困难的日子逼着这方土地的百姓外出,找路子,也都逐渐的在县里,洛阳,郑州,外省安家定居,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中,似乎,早就遗忘了那个灰白的老房子,那条深深的沟,还有大门两边的石墩子。辛苦这两位老者,大清早的就来执勤,不知他们的身份,也许是村民也许是村支书,但是有一个同样的身份,我们最可爱的人。风太大,记得加衣,愿保重。

下了北岭,走个几百米,就能到这个卡点,刘岭村的卡点,就是我们口中的罗亮村。这个位置处在铁三线往盐镇去的必经之路处,如果是在战争年代,此处防护得当,盐镇东北面的安危就多一些,可见其卡点地理位置之重要。村子里赵姓人比较多。之前我有写过的那个豫西汉子赵耕郊,就是这个村里的,赵耕郊作为地下党员,在那个年代也算是经历颇为惊心动魄,可惜,可悲,可叹。今年,我曾联系上赵耕郊的儿子赵龙江先生,他在渑池,年龄虽有,思维却颇为清晰,提起父亲的事情,他依然唏嘘不已。但愿,历史和后人能记得这片土地曾经出过这样一位人物。东西南北风袭来,卡点的执勤人员辛苦了。我们不用担心从北来到盐镇的车子,因为一道道关卡已经严防死守。

这是塔尼村的卡点,家乡话讲出来就是塔女,因为有姑姑家在这个村子,我小时候有假期经常泡在这里,跟着江波哥红坡哥们到处跑着玩,原谅我,实在也没看出来这是哪一个路口啊,塔尼村和盐镇街东头挨着,站在这家房顶就能看到街里人,如今随着广场文化的兴起,几乎和街里就连城一片了,从东往县城去,塔尼是必经之路,之前的好多年,大家都被村中间那道破烂不堪的泥路困扰着,叫嚣着,这次回来我也没有留意,竟然是早就修好了。图片中是县公安局的人来慰问一线卡点儿执勤人员。辛苦了,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是李营村的村里。大清早,执勤人员就背着喷壶挨着一条条村路开始消毒,争取要把村子的犄角旮旯都能兼顾到,为村民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李营村至今我还没去,只知从县城回来时要经过,大概位置知道,和塔尼周营村都是挨着的。辛苦了,大清早起来消毒的人,点赞,为你。

这是南洼村卡点,寒风中,执勤人员使劲把扶着这面红旗,党员服务队的旗帜,在农村,很多时候党员就是冠了个名儿,可是真有事的时候,党员先上,党员在前,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为他们点赞,为这北风吹起的凌乱头发点赞。边上的麦苗青青,内心也都在期待着吧,麦子长到什么时候,疫情才能过去?

这是罗村卡点处。大家都有着同样的面孔,口罩人,呵呵,也分不清伯仲叔季,罗村在盐镇街的西南,地理位置也是紧挨着街里,几乎成一片。郑西高铁也从村中穿越而过,从设点到如今20来天,百姓们也都是兢兢业业的。

这是大寨村的疫情防控卡点处。大清早防疫人员就站在这里执勤,冻得直哆嗦的,希望注意保暖,多喝开水,小心感冒,接下来几天天气都不太好。愿安好。

这是上庄村的卡点,阳光中,站立的三个身影,和任何一个卡点的人们一样,成了一棵棵的树,守护着身后的上庄村,上庄在盐镇的西北方,守好这个卡点,盐镇街的西边就不用担心了哈。上庄有很多师友都在,以前念书时候也会经常来这里玩,人杰地灵之处,教育之风异常盛行。愿一切都好。

周过,刘岭,塔尼,李营,罗村,大寨,上庄,这几个村子都在盐镇街周围几里路左右,分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绕着盐镇,大家连城一片,这许多许多年来,几个地方相互连亲,谁家村子里都能找到几个外村的亲戚,血脉早就联结一起,有了事情,大家携手一心,仿佛铜墙铁壁般的,守护好自己的村子,街里的百姓也跟着受益,沾光。
这是早上7点43分的祁庄村,百姓们带着帽子已经来到了卡点。
之前姚辉律师在祁庄一文中曾经写道:祁庄这个地方,因明朝中期时在这儿住过几户姓“祁”的人家,因此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祁庄”。说是一个“庄”,其实也就是三五户人家。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洛阳三山的姚承信一家逃荒到祁庄后,便落户到了这儿。后姓祁的人家迁到十字路村后,姚氏家族便一直在这儿居住和发展到了今天。至今为止,在祁庄村的这1700多口人中,姓姚的家族仍在90%以上。
这个历史悠久秦楚古道上的小村落,经历了几百年的风云沧桑到了如今,虽然离盐镇稍远,但是依然是盐镇街的兄弟村落。

北册村卡点。
古寺村卡点。
中峪村卡点。

一幅幅画面,记录下最真实的瞬间,感谢这些影像,可能在很多很多年后,我们会对子孙后辈说起,当年那个关于蝙蝠的故事,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事故故事中,有你的先祖的身影,他们曾参与历史,曾参与拯救,参与这个多灾多难祖国的大事件中。历史就是过去,我们正在经历的若干年后也会是历史。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瞬间。记住这个乡村土地上每一张朴实淳朴踏实的面孔,有的踌躇满志,有的满头华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逐渐,凝聚成了一股伟大的力量。。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不要再去追星,不要再去看流量小花,最应该记住的面孔中,也包括他们,这些辛苦的守土者。我们祝福我们的乡村,也祝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