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文斋堂》第一届征文大赛作品165号:姜晓·散文‖驻村散记

关注「文斋堂」,与您一路同行
驻村散记
文/姜晓

说实在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我要和驻村工作结缘,因为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都是和书本文字打交道的,我的特长与基层行政工作沾不上边,然而,2017年12月中旬,我同单位一个年轻同志刚刚完成交叉到七星关区和黔西县为期一月采访的任务,刚回家躺下休息,就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我们单位驻村的同志是工勤身份,上级要求选派一个事业身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到瓢井镇连坪担任第一书记驻村,第二天必须到岗到位,当时单位上除领导之外,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志是党员,而那位女同志已经请产假,驻村的任务毫无疑问非我莫属,我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任务到离县城80里外的连坪去驻村,很别扭地听着当地人称呼我“书记”,开始我全新的驻村生活。
村里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原来的村委办公楼因为县委组织部安排重修被撤除了,村委租用路边一刘姓人家的房子办公,办公室里除几张书桌和五个文件柜之外,就是两台电脑,其中一台已经坏了,而拥有二十九个村民组的这个大村需要办公的时候多,多数时候要乘车到五里之外的镇政府借电脑打印,非常麻烦。最要命的是,村支两委8人只有村支书陈家文和一个副主任能操作微机,其它同志对于电脑来说是“睁眼瞎”。

我真正进入驻村干部的角色,是在到岗到位三个星期之后,仔细梳理一遍村里的工作,才发觉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特别冗繁,上面要同镇政府20多个股室站所对接,下面要和六千多名群众打交道,工作涵盖面很广,脱贫攻坚实施的创办专业合作社、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院坝、联户路、改厨房、厕所、圈,产业结构调整,打击违规办酒,合医养老保险收缴、计划生育、劳务输出、安全生产、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包保留守儿童……总之,村干部必须是“万精油”,是一个“拿钱不多,管事不少,办事费力不讨好”的尴尬角色。
由于早几年的一些项目实施资金久拖不兑现或者到位不及时,导致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政府产生极度的不信任抵触情绪,对村干部宣传的政策持不信任的态度,让我的驻村工作开展起来障碍重重,很难打开局面。
比如说,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公路沿线消灭高杆植物,栽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这件事,应该说是对农民有益无害,但是在前几年农业部门的一位同志在村里组织栽种辣椒,当时群众是积极支持配合的,当由于品种选择不恰当,导致群众用汗水换来的几百亩辣椒眼睁睁地烂在地里,农民痛心疾首。
又比如,缴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但由于个别素质低下的村干部收了农户的钱并没有交到镇合医办和社事办,农民知道后觉得被“坑”了,从而拒绝缴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款,在工作上造成极大障碍。后来,我深入到农户家中同他们攀亲戚、拉家常,交心谈心,互相沟通交流,给他们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让他们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比如,我承包的元山坡村民组,地势边远偏僻,群众贫困发生率高,贫困面广,意识落后,一些群众抗拒缴纳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款酗酒后来村委骂娘,我冒着风雪来到这个村庄与他们喝酒攀亲戚拉家常,他们觉得我这个报社的记者当驻村书记没有架子比较随和,第二天就主动来村里纳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款。渐渐地,我同当地的父老乡亲能够沟通到和睦相处,而且他们还亲热地喊我“老表”或“表叔”,我到组上开展工作时招呼我真像接待他们的亲戚一般。

我在连坪村的驻村生涯像微型小说的结尾一样戛然而止。原因是市委组织部的一份文件规定:45岁以上的党员干部原则上不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就戏称为“正村级改非干部”,因此,我在连坪村从2017年12月18日到2018年3月27日总共108天就结束了。
后来,按照县攻坚办的规定又把我选派到我所在单位的结对帮扶乡——星宿乡云峰村当一名普通的驻村干部,离县城更远了,条件更艰苦了。首先是云峰村没有开往县城的客车,我没有私家车,下组上开展工作和回县城的家中极不方便,我这个年近五十的驻村干部只有发扬“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学习革命老前辈”的精神,这点对于年轻人们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啊!然而,我自幼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且至今父母还居住在农村的人,却常常是步行十里路去乡政府开会、步行二十里去其它村交叉检查也不觉得累,因为回忆当年在乡下教书,将近十年没有车跑乡镇不就是挺过来了,何必娇里娇气一定要坐车呢!我从2018年3月27日到现在就一直起早贪黑地克服各种困难在云峰村驻村。

云峰村是一个只有六个村民组一千多人的小村,九陇、田坝、堡寨三个村民组分布在通村公路的两侧,另外叫做杉林、营盘、杨家沟的村民组则是分布在离村委十多里路的深山区,地势高寒,山路崎岖,群众居住地分散。我到岗到位后,很快熟悉了我帮扶的8户贫困户:他们是田坝组的罗朝军、九陇组的李平学、李中文,堡寨组的王海明、熊华江,营盘组的莫银华、杨文武、杨家沟组的罗树州,在熟悉自己包保的贫困户的情况下,遍访了全村三百多户群众,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火红的六月,太阳炙烤着大地。县攻坚办安排交叉检查,我这个年近五十身患腰椎尖盘突出的老头也在抽调的行列,被安排在雨冲、理化两个乡交叉检查,每天拖着沉重的步履蹒跚地行走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晚上参加研判会直到深更半夜。在雨冲检查期间,我妹夫发生车祸晕死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近一个星期,因为当时检查的时间紧、任务重,等我检查完脱贫攻坚工作后,妹夫已经恢复到能够说话的程度了,我只能满怀内疚地向自己的四妹道歉。
去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是我父亲的生日,因为村里的脱贫任务艰巨,为了完成我所包保的堡寨组六户危房改造的任务,乡里面规定不准请假,因此,我在父亲生日过了半个月之后,才抽空回家看父亲,向父亲解释之后求得他老人家的原谅。为了老百姓的幸福,我妻子生病也没有到医院照顾,请我的小姨妹照顾,后来,妻子的病没有治好,拖了两个月,一直到年关,儿子从天津回来才带着她去省里的医院治疗,至今仍然没有痊愈。

又是一年花开的季节,艰辛劳累一年多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回首三百多个日子,有深夜开会结束后星光下赶路的劳累,有无法抽出时间孝敬老人的遗憾,有妻子生病没有照顾的亏欠,有被村干部恶意刁难和村民误解的委屈和愤怒,凡此种种都是自己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但当我看见村庄靓丽起来了,村民的土坯房消失了,一幢幢瓷砖小洋楼拔地而起,一盏盏路灯闪烁在村庄的道路上,一个个贫困大学生手拿烫金的毕业证书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国家第三方评估组检查评估我驻的云峰村零问题精彩出列时,我就会想起我这个农村走出来的又回到农村驻村干部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人生的履历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我就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姜晓,汉族,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1970年6月生于大方县高店乡龙场村箐梁子大山深处一个叫岩头寨的村庄。自幼酷爱文学,自1990年以“荒原”的笔名在《毕节报》上发表处女作《一支柳笛》后,坚持笔耕。作品散见于《毕节日报》《文秘园地》、《乌蒙新报》、《当代教育》、《贵州残联》、《贵州教育报》、《贵州桥梁》《贵州交通报》《贵州民族报》《贵州教育》《贵州教工》《贵州大学报》《贵州日报》《百科知识.教师文汇》《西部开发报》《写作》等报刊杂志。3次获省级奖,1次获国家级奖。现为毕节市作家协会会员,大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贵州省大方县新闻信息中心。
《文斋堂》第一届征文大赛启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孕育着一年的希望。让我们在这无限美好的春光里,相约一年的丰收与喜悦。应广大文友的约请,《文斋堂》决定举办第一届征文大赛,让全球广大文友们欢聚一堂,抒发春天的赞歌。
一、征文要求
1、主题:讴歌美好生活,弘扬时代正气,传播传统道德。
2、体裁:散文、小小说。
3、字数:3000字以内为宜。
4、时间:投稿截止日为2019年5月31日,揭晓日为2019年6月10日。
5、投稿方式:微信13886223417(为主),邮箱1145679669@qq.com(为辅)。
6、入围基本要求:阅读量300以上,留言40条以上,赞赏20元以上。
7、评选标准:总得分=阅读量分+点赞分+赞赏分
说明:1个阅读量得1分,1个点赞得1分,1条有效留言(即十个字以上留言且每人限1条)得2分,1元赞赏得10分。
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不少于10名,奖金30元。
三、注意事项
1、参赛作者投稿时请务必注明“参赛”字样,并附200字以内个人简介及一张高清生活照。
2、参赛作品一律以word文档或纯文本文档格式投稿,必须为原创首发,并授权本平台使用。一旦发现抄袭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涉及知识产权自行解决。
3、每一位作者投稿数量不限,同一位作者可以获得多次奖励。
4、参赛作品无基础稿费,其赞赏金10元以上的50%发放给作者,大赛结束后统一发放。
5、大赛期间不影响平台正常发文。
6、所有来稿均视为同意本次大赛约定事项,大赛最终解释权属于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