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贾浅浅激怒了哪些人(2)

贾浅浅激怒了哪些人(2)
——为什么会出现全网吊打贾浅浅的热潮(中)
【文】飘然太白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及一点,贾浅浅也好,贾浅浅事件也好,真正伤害的第一类人就是纯正而有理想的文学青年。在文学青年身上,有着一种可爱的道德洁癖。
今天,我们来说贾浅浅激怒的第二类人。
很显然,贾浅浅及贾浅浅事件,激怒了真正有文学操守的人们。
具有文学操守的人们也有一个非常明晰的标志或者说文学胎记:审美情怀与审美意识。
与文学青年们不同,具有文学操守的人们,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审美情怀,并具有了强烈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辩别力方面,也远不是文学青年那样好糊弄的。
就像你把贾浅浅的屎尿屁说成只是贾浅浅诗作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立即会抛出一句让喷上几口甚至几天老血的话:窥一斑而知全豹。
不过,这句话还真不是以偏概全。世界上,就有着这样的真理。不是还有句话吗?你一蹶腚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何况,贾浅浅已经把屎都拉出来了,拿在手上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就像贾平凹,一部《废都》,彻底地写颓了他这么个作家,现在,好不容易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又将人做回去了。这样的审美品位,也难怪会生出贾浅浅这样的活宝。
二一个,具有文学操守的人们,一般都是从文学青年一路走过来的,跌跌撞撞,极其不易。他们的身上,其实仍然流淌着文学青年的血,骨子里还深刻着文学青年的烙印。他们一样地富有热血,具有冲动型的气质,但更具有正义感,更具有审美能力,更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丰富的生活阅历,也使他们更具有眼光,更具有文学理想,因而也就更不能容忍贾氏父女这样的文坛丑行了。
第三,这样的人,目前是作家中的中坚力量,在这次全网吊打贾浅浅的热潮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他们,他们或使用真名,或使用化名,或用文字,或用视频,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深扒贾浅浅的丑行与人生历程,将其文学作品的种种假丑恶和升职之路中的种种怪现象,全都进行了起底。这样,就将贾浅浅这样一个当初于1998.9—2003.7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的经历进行了曝光。是不是?真的是五年?好奇怪吧?还有,高考成绩是250多分。这也大概是令人震惊的吧?
算了,不多说了,我们赶时间。
第三类人,就是吃瓜群众。
这个群体在所有事件中都扮演着一边吃瓜一边看西洋景的角色,也就是鲁迅常常痛恨的看客们。可是,你不让当看客,他们又能当什么呢?他们有话语权吗?他们有知情权吗?他们哪里知道贾浅浅的屎尿屁诗是不是真的很臭呢?他们就是觉得好玩,呵呵,一个姑娘家家的,怎么就喜欢写裤裆里的玩艺儿的呢?所以,他们就看着,一边吃着瓜。
这类人有一种非常美好的品德,那就是,他们在吃完瓜时,一般都不会扔瓜皮。不可能朝你扔瓜皮的。你放心好了。可是,这次不同了,因为他们发现,贾浅浅这货,就是连他们吃瓜群众都比不上的一个货。你让这样的一个连吃瓜群众的普遍水准都无法企及与超越的教授啊诗人啊,在人面前又蹦又跳的,而且,又蹦又跳之后,一下子坐上了火箭,成了西北大学这样一个911、285高校的教授,去教他们得以650多分成绩才能考进的西北大学的娃儿,吃瓜群众当然不肯干了。
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所有群体事件和网络事件中,最不能得罪的恰恰是这些吃瓜群众。一来,他们——不好意思,可能这个“他们”有时候也包括笔者自己——会跟你死磕,不死不休。嘿,你别说,最后,往往还真的是吃瓜群众借助于网络的力量,让事情得到了公正解决。我们当然承认,这些吃瓜群众中,是有喷子,用机关枪,迫击炮,一顿猛扫,突噜噜地一阵猛扫,颇有点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威力,但是,有效,直接,能够让人有一种快意恩仇的效果。吃瓜群众乐见其成,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大快朵颐的场面。
但这一次谁要是这样讲,我就跟他急。这次,吃瓜群众理性多了,他们能够从一只手表中看到腐败,何况这次贾浅浅暴露的那里是手腕那里的一块大小呢?贾浅浅把裤裆都洞开了,把里面的屎尿屁都抠出来了,还拿在手上把玩。
这是什么?
这不是连傻子都知道,贾氏父女把公用资源占了过去,不但没有好好使用,而且是在恶心公众平台。
当然,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最终恶心的是他们自己。你看看,除了有几个彭敏们站出来替他们讲话,他们自己哪里还有站出来的勇气呢?
这样的情形,吃瓜群众当然一百个不答应,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不好意思,我这话一说出来,怎么成了那个遥远的年代的味儿呢?
不管了。话都说出去了,还有啥忌讳的,总比屎尿屁要好,都不知道好到哪里了,都把贾浅浅的屎尿屁甩了好几条大街了。
第四类人,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普通作家。
作家前面加个“普通”,就是想要给作家圈子外的人普及一下常识,作家这一非常伟岸的群体中,也有边缘人物,也有底层人士,也有求告无门的人,也有苦苦支撑的人。
这些人,就是鲁迅所说的,是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这种人真的需要慰藉。
他们努力写作,但是,并不是每一篇都能发表,有的稿件还要在杂志社那里排队,有时候,这排队两个字是那么地让人无望。在手机刷屏的时代,他们的稿件,可能会在编辑的电脑里长毛了也不会得到编辑的青睐。因为他们身上还有着清高的书呆子气,很执着,又不知道需要去北京啊上海啊找文坛沙皇称兄道弟吃吃喝喝,半宿半宿地沟通,好酒好烟侍候着,更不知道和这些把控着文坛的寡头们一起去看贾浅浅们的裤裆或者贾浅浅这样的女作家、女文学青年的文学胎记。他们也不会与名刊的编辑们眉来眼去,把个刊物弄得像自己家的后花园似的。他们没有放出屁来都是香的德行,更不可能作品出来后,就一个劲儿地得奖,而且,一个个地挨个儿得。奖金拿得盆满钵满,然后,又用这样的钱,去直接或间接地贿赂主事儿的,编辑杂志的。他们哪里有本事把个椰子里也掏出个内陆湖来呢?这话你懂了吧?就算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作品,但是,要出成单行本,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这次贾浅浅事件中,扔瓜皮的就有这些人。据我所知,我可能也是这类人,别看我出书倒也很快,今年一本明年两本的。我不满足。我希望能像贾浅浅教授那样出书或发表作品,在《诗刊》,在《星星》,在《文艺争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
如果换作你,你想不想呢?
是不是?
谁不想啊!
只要一发表,就能换来银子,还能换来名头。多好啊!
你倒是说说,贾氏父女的吃相是不是难看了点?
预告:明天,《为什么会出现全网吊打贾浅浅的热潮(下)》发布。
不妨与大家来个互动,明天,我会写出什么原因呢?猜中有奖!
请你吃糖。甜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