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聊聊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请听音频(喜马拉雅APP同步更新)

2002年,中国买了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千辛万苦到了大连,经过重新装修,改名辽宁舰,开始了我们的航母时代。

2005年,我们确定了一个纪念日,叫航海日,在7月11日。这一天,全国的所有船舶都要挂彩旗、鸣笛。

这两件事的发生,表示我们现在对航海很重视。海洋连通世界,所以,重视航海是一种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表现。

我们的航海日,为什么定在7月11日?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的7月11日,到2005正好是600周年。

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是声势浩大,天下第一的。那是我们的航海起点,也是巅峰。起点就是巅峰,既让人骄傲,又让人惋惜。郑和死后60年,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才开始,中国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防范。

郑和历经了明朝开国以后的五代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建文帝朱允炆,到明成祖朱棣,到明仁宗朱高炽,到明宣宗朱瞻基。他主要服务于朱棣,永乐大帝。

下西洋是朱棣发起的。郑和7次下西洋,当中有6次,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从1405年,第一次出海,到1431年,最后一次出海,20多年时间里,郑和7次下西洋,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是前6次,都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几乎是每隔几年就要出去一次。第一次,在1405年,朱棣登基第三年,第二次,是在1407年,这一年,朱棣同时开始在北京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为迁都做准备。第三次,是在1409年,第四次,是在1412年,第五次,是在1416年,第六次,是在1421年。这六次下西洋,明朝政策很稳定,皇帝对远航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第二段,是暂停期,差点就彻底结束了。在1424年,朱棣驾崩,他的儿子朱高炽即位。明仁宗上台以后,下令停止下西洋,让郑和带着他的远洋部队留守南京。显然,当时明朝的政策变了。明仁宗身体不好,上台不到一年就死了,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明宣宗上台后,延续了他父亲的政策,继续让郑和留守南京,当守备部队。这是下西洋的第二段,暂停期,从明仁宗到明宣宗的初期,一直停着。

第三段,就是第7次,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明宣宗上台的6年后,1431年,皇帝又派郑和出海。这次跟上次出海差不多隔了10年,郑和也老了,他是在这次远航的返回途中去世的。1433年,郑和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现在印度的卡利卡特)去世。郑和去世两年后,明宣宗也死了。明宣宗只活到37岁,英年早逝。明宣宗之后,就是明英宗了,明朝皇帝差不多就开始越来越昏庸无能了。从此,不下西洋的政策就固定下来,并且逐渐禁海,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了。

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大致情况,他一生为朱棣祖孙三代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和是一个完美的下西洋统领。他是皇帝的亲信,有权势。他参加过靖难之役,有战斗经验,能带兵。他是穆斯林,能号召航海技术人员,顺利与沿途伊斯兰文明打交道。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意图,不是开拓疆域,不是探险找新航路,而是搞外交,搞情报,外加做生意和收集贡品,最主要是为了当时明朝的国家安全,在经费上应该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这跟欧洲的大航海不一样,从目的根子上就不一样,所以,最后的结果、效果也不一样,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完全是两回事。

为什么明朝政府最后废止了下西洋,我想这跟明朝自己的内政有很大关系,可能有四个因素:

一是朱棣死后,明朝内政不稳定,有宗室造反的危机,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谋反,后来被镇压下去。这时,需要郑和的远航部队防御近海,或者改编成陆军,防御陪都南京。因为远航部队的战斗力比较强,这是一支精兵,是皇家海军。郑和这样忠心耿耿的大太监做统领,可以震慑国内有权势的宗室和大臣。

二是文官集团反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官,秉持儒家思想,小农经济思想,一贯重农抑商,对下西洋没兴趣,对那些因为远航贸易,富裕起来的商人没好感。商品经济,熙熙攘攘,人心不稳,不好管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内廷太监主导的下西洋,会使一些太监,比如郑和,权力太大,打破了官场的平衡,打破内廷和外朝的平衡。内廷的风头,盖过外朝。朝廷上官员们都是拼读书、考科举爬上来的才子,他们老是被太监压过一头,肯定不爽。皇帝也要服众,不能得罪广大官员,停止郑和下西洋,是搞政治平衡。

三是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缺乏朱棣那样的能力和胆识,不能坚持和掌控下西洋政策,没有开放海洋贸易的魄力。作为自给自足的陆地强国,中国的皇帝们没有争夺海洋霸权的需要,他们感觉闭关锁国最稳妥。

四是帖木儿帝国瓦解后,中亚混乱,失去了对中国的威胁,也失去了中国联合他们的价值。中国的北方边患,瓦剌那些北方游牧部族,成了我们唯一需要重视的威胁。中亚地区不需要我们兴师动众去威慑和联络了,明朝需要集中力量,固守本土。下西洋就算了吧。

我想,主要是这四个因素,导致最后下西洋被废止了。所以,古代中国忽视海洋是必然的,后来,西方列强从海上打进来,正是剑走偏锋,打在我们最薄弱的地方,他们当时恰好是我们的天敌。

历史怎么发展,往往是猜不到的,而勇敢一点,往往是当时人们最佳的选择。有时候,勇气比谋略更能得到历史的青睐。600多年过去了,海洋还是那片海洋,中国已经不是郑和时代的明朝了。历史不能回头,但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一旦反省到了,就应该一直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