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我的心情故事(我的心情故事:破茧)

我的心情故事
历时数周,鱼儿养的蚕宝宝成功结茧、破茧……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随便看看 视频详情 播放

感谢鱼儿的讲述、鱼妈的记录,生生不息,这就是生命的轮回,这期间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使命,破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米妈笔下的小米同学的故事,可以视为小米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破茧”——

暂别 “我的世界”

小米是个看似好说话,其实有点小倔强的小朋友。关于游戏,他只对“我的世界”情有独钟。虽然很偶尔玩,但他一直心系着,时不时的会提出来。

周四晚上,因为答应完成作业,给他玩20分钟,之后的作业完成得马马虎虎。想想还是彻底戒了吧~跟他说了想法和理由。小米竟然同意了。但是他的请求是:订正完成后,他要亲自删除游戏。因为是我删除的话,他会难过很久很久……

小米说:“妈妈,我刚刚删除游戏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酸的。”
虽然表情上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悲伤,但是我能理解了。“这样吧,小米现在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妈妈先不做家务了,陪你一起,好伐?”
“好哒,我们一起做电力小实验吧~”

就这样,纠结了很久的游戏,暂别了(应该要暂别很多年吧),这让我联想到小米以前在戒与不戒?的事上,纠结很久,直到有一晚上,我一下子处理了所有的?,并很认真地告诉了当时都不会说话的小米。说戒,也就戒了,没哭没闹,一切挺好!有时候,改变缺的只是一份勇气,对米,对我,皆如此~

米妈,并不是刻板之人,对于小米玩电子游戏这项,我们特别聊起过,态度就是:保持适度关注,必要时进行干预。为母多年,米妈一向鼓励小朋友独立思考、接触世界,和他一起旅行、养宠物、做实验……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做一个有趣的人。这些,也是本次事件能够顺利沟通和推进的基础。

身边,还有很多像这样被鼓励着的、被爱着的孩子,他们的声音被听见、愿望被“看见”。

这个双休日,二年级的媛媛宝贝写写画画自己的情绪能量瓶,爸爸妈妈记录下小朋友自得其乐的创作过程,故事还在继续,期待续篇: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随便看看 视频详情 播放

一年级的谦谦小友的作品介绍中,讲到了在他小小的人生里,对爷爷的想念,对自己勇敢面对手术的骄傲……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随便看看 视频详情 播放

更多小伙伴分享了自己想要记录的人、事、物: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继续聊聊一个严肃的话题:

生活中,未成年人用到手机等电子终端的场景很多,有独自出行时和家人保持联络、特定场景下和亲朋好友的语音或视频对话、学习时上网查阅资料、阅读电子书、听书、听故事、听音乐、看视频、打游戏……

从低年级学生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打游戏能让孩子们开心放松,被归于喜欢的事情。那么,它和孩子们的关系又是如何发展成为让教师、家长头疼的话题?一旦到了那个程度,我们该如何和孩子们讨论、助其“破局”?

部分未成年人沉溺“打游戏”难以自拔,不仅和游戏设计要竭尽所能增强和玩家粘性这一特质有关,还与他们处于发展和构建自己的社群、注重群体归宿感并期待被同龄人认可接纳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

在一些交谈中了解到:“打游戏”是部分未成年人返校复课后的交流话题。玩哪些游戏(掌控话题方向)、每天玩多久(自由度=被信任与尊重)、水平如何(智力能力反应力)……交流中,部分学生以为“如果我不玩游戏就和同学们没有共同话题”;“如果每天可以玩游戏时间不够长,水平不够高就会很LOW”……于是会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偷摸着去玩游戏,攒谈资、求体面……

当再次被阻止打游戏时,会“理直气壮”、“义正言辞”地向家长争取“游戏权”,诸如:
为什么谁谁谁都可以打游戏,每天都可以打多长时间,就我不可以?
为什么某某大队长,也打游戏,就我不可以?

面对梗着脖子的沟通对象,反复讲道理没用,可以问回去:

1、如果谁谁谁天天打游戏上花费很多时间,他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怎样?有没有受影响?如果某某大队长打了游戏,也能保持自己各方面的稳步发展和优秀,那么,他的时间管理、精力分配、学习经验是不是值得好好讨教?

2、在交流“游戏经”时,小伙伴们分享的游戏内容、被允许使用在游戏上的时长、标榜的游戏水平和你的实际情况比有哪些不同?在你加入讨论时,是否修改了某些数据作为你的“事实”,做了一个夸张的表述?下一个伙伴的分享、下一次再进行“游戏经”的数据更新时,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修改后的、放大的事实”?

3、你在这样的信息浓度特调的基础上来争取你的所谓“游戏权”,是否合理?

除了对于游戏本身的关注,未成年人还要加强对信息可信度的辨识能力。关于会不会因为自己不玩游戏、不懂游戏而缺少小伙伴,会不会因此显得不合群,甚至很LOW的担心,可以对照以下问题做个评估:

1、打游戏这件事对你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它是窄化限制、还是拓宽丰富了你的世界?

2、你和游戏的关系处理的怎样?你能够有效管理时间、节奏与被它拖拽走忘了一切的比例是怎样的?

3、现阶段,除了打游戏,你是否找到或者愿意寻找更多能让你保持兴趣、投入其中、认真钻研的事情?

4、如果“因为不玩游戏、不懂游戏而少了几个小伙伴,或者被伙伴们认为LOW”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对你的影响是否可以承受?你有没有其他的朋友可以替代?有没有其他引以为傲的能力可以抵消、不在乎这份“不足”?

5、你、小伙伴们欣赏的“领袖”的特质有哪些?你最渴望拥有的是哪些?你有没有让自己未来在某个项目或领域中做个领先者的勇气和信心?是否愿意就此列出计划并步步落实?

如果对这些问题可以有比较清晰的答案,就已经自然破局,然后潇洒转身尽可以去看更宽广的世界、去发展更丰富的爱好、品味更多彩的滋味。

今天写此文,也希望年轻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所接触的人、事、物,保持敏锐度,尽责保护、充分关心、及时关注、积极沟通、科学引导、适度干预。

我的心情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