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电脑知识论坛(美国ACM计算机协会专家 张逸中:我们所学的专业和知识有用吗?|”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

电脑知识论坛

(华东师大供图)
张逸中

美国ACM计算机协会专家
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林垦实验室为表彰其杰出成绩(色列斯行星链接计划)将21825号小行星命名为“张逸中”星 

(本文根据 张逸中 在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给大家做这样的一个主题,叫STEM教育的革命。刚才我们谈了非常多的人工智能恐惧。我今天想说的是什么?我想带来更多的是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是STEM教育。为什么谈STEM教育?我会谈到更多的是我本人的经历。我个人是从事计算机理论方向的研究工作,我对人工智能包括很多技术领域非常了解。我的导师是中科院院士何积丰,我们谈的更多的是人生哲理跟道理。
    
有的时候当我们看待这样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非常恐惧。为什么恐惧?我们对未知世界惧怕,把原本有的一些东西忘记了。我们最近发现很多从事教育的同行们开始学技术了。我非常诧异他们为什么学技术。他们对技术很痴迷,他们跟我讲:人工智能如何革命我们的教育。但是我有的时候在想,其实教育的很多本质问题,好像不是这个问题。在我个人的经历当中,其实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童年。很多华师大的师生都了解我,因为我没有参加过高考跟中考,我是一路保送到博士。不是因为我成绩好,很多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比别人好,我发现了人生的这个“道”而非那个“义”。

    
下面我引入一个数据,这是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的数据。华师大应该有6972名毕业生,有79个专业,209个硕士点,114个博士点。很多华师大的学生,应该很快也要毕业去走向工作岗位。但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相信在座的有很多是企业家,也会面试很多的学生。你会发现很困惑的一点,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鸿沟,好像教育体系当中没有办法输送给大家。然后大家就会有这么一个恐惧。恐惧什么呢?恐惧我们所学的这个专业和知识有什么用?包括:现在人工智能几乎能够替代我们非常多的领域的时候。我见过同声翻译,我见过谷歌的软件,待会儿介绍。几乎把我们的专业全部都给革命掉了,我们的学生想:我们再学什么?我们就会紧紧的抓住稻草,我们说终身学习。然后就拼命的学习知识、学大量的知识。但是就算我学富五车也不会创新,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世界,其实我就有恐惧。其实在我整个听的过程当中,我在反思。为什么我的童年非常幸福?因为我没有被知识奴役,而是我在驾驭它。
    
在童年的时候,我们一开始这些学习的知识跟世界还是有联系的。比如:我们童年的时候可以玩积木、玩具,老师们让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后来进入到小学、初中、高中,开始禁锢我们自己,我们进入到整个知识学习体系当中,我们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所以才会诞生什么“高考机器人”,让机器代替高考,让机器来比较,我们人就跟机器一样。但是别忘了一点,人最有价值的一点是好奇心。对于未知世界领域的东西,我们本身是具有上帝赋予我们的这种能力。而恰恰这种能力,我们却忘记了。我觉得人最了不起的,我跟几个专家聊天说:人最重要的是会想像出一个你们原本不知道的东西,然后我们能够让它变为现实,掌握它、转化它。其实恰恰是这种能力指引着我往前走。知识与世界本身是应该相联系的,而不是割裂状态。而现在我们割裂开之后,才会出现这种恐惧。所以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叫作“面向已知的教育模式”。我们学习很多知识,但是如何转化这些知识应用在生活当中,应用在世界联系,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

   
我看到很多的小朋友说:将来英语不用学了。好像确实是的。但是后来我慢慢意识到,我的语文成绩其实是蛮糟糕的。但是我现在开始领悟到一个道,就是语言本身的美,以及对于很多的一些道理学习,包括英语也是一样。文字的优美,其实我是慢慢体会到的,但是在之前我恰恰把自己变成了机器。我爸妈很开心,出国旅游的时候好像不需要再去做什么事情了。秘书、翻译、记者、交易员、司机这些专业未来是否还会存在?这些专业也将没有了。但是你们不用怕。之前有一个数据说,近三年内诞生出了非常新的行业,这些行业以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人没有出路了,其实前方还有很多地方我们可以探索。所以我想说什么?面对未来的世界变革,我们是否从内心当中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
    
其实STEM教育在美国应该提出来非常多的年数了,最近才引进到中国。STEM教育是由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我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如何联系世界,找到问题,用所学过的各种知识,通过技能转化成探究世界的联系,然后变成现实。其实这种能力的培养,恰恰是现在我们国家鼓励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它作为一味良药,看看能不能让大家改变。所以大家看这个当中非常多的,传统的数学工程的学习,往往都是讲的“义”。很多传统的科学书里面讲的都是科学知识,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很少去讲。恰恰那两个东西,是我在大学当中才跟我导师体会到的,原来这才是精髓。之前学的知识,只不过是前人的一些成果,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包括:技术、工程、数学。我们小时候的数学叫什么?算数。算数其实恰恰是数学中的技术,而数学当中本身的工具属性跟语言属性是很少被掌握的。但是这也恰恰是我认为机器办不到的,机器只能去算,只能做一些形式化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会困惑?我们大量的时间其实是停留在低端,就是信息知识的获取。但是这些信息跟知识的本身如何进行迁移?第一个能力,我相信有很多人说:有一个天花板。这个天花板有些人能够跨过去,知道如何用一些方法让知识迁移,知道世界的联系。第二步是应用,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转化。有的人理论很懂、实践不行,有的人实践行、理论不行。恰恰现在这个社会要的是知行合一,知识技能转化都得强。恰恰是现在包括企业当中,创新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包括,提出想法、提出思路,通过这个问题找到相应的答案,学习相应的工具解决。我想问大家,这些事机器能办吗?机器只能告诉你这些信息,给你一些决策。但是这整个过程,恰恰是围绕好奇心所驱动的,而机器所不具备的。我们国家也是非常的鼓励,大家看到其实有非常多的文件指出,希望我们来推进STEM教育。
    
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下面谈到一点,其实这也是我从事科技工作之后领悟到的,包括:学习一些科学哲学。为什么传统观念当中会有这种误区?西方世界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有一个边界,我们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则是由上帝创建的,但是这个边界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中间是什么?中间就是现在所有人类已知的规则、定理,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我们未知的领域。我们可以提出新的假设,提出新的理论,对于未知世界领域的一些设想。这个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一点,然后我们就可以去通过实验去验证,发现实验数据是不是与假设一致,判断实验数据是不是不吻合。这也恰恰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从观察、提问到做出假设、验证假设或者推翻假设,有的是符合现有理论和定理,有的是发展新的理论和定理。我们科学家用脚丈量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跟原来不一样了。结果我们把新的认知写到了教科书当中。
    
其实在学习大学物理当中,我是非常佩服爱因斯坦的。爱因斯坦想像了,说:如果物体不断加速的情况下,它可能是无限接近光速,不可能超过光速。我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惊。我说:他是如何凭空想像出来的?以前的实验数据受制于工程技术限制,所以在经典力学的实验当中是测不出来的。后来各行各业发展,使得这个精度可以看的出来。发现爱因斯坦的东西好像在非常细微当中好像有点区别。去年可以看到LIGO引力探测器探测出了黑洞引力波。

    
整个世界是由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驱动的全人类的社会发展,当新的一轮技术工程的革命再一次促进技术科学的发展时,这些技术科学的发展会再一次放入这个当中,会让我们整个人类的社会向前推进。我对人工智能是处于乐观的态度,认为这将来很可能是全新的人类变革,也就是说我们会掌握全新的能力驾驭这个世界。我相信这个一定是能够实现的。
    
我们在教育当中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知道传统的教法,我们知道希望通过快速的知识达到这个边缘。其实我们的知识是非常分散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假设不断的验证过程,最终实现,模拟科学家、工程师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握了认知整个世界的能力,掌握面向未知世界领域的认识能力。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是非常有意思的。最后我想说:世界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勇敢的面对。

谢谢大家!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电脑知识论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