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广州南火车站(旧闻新说 ▍ 这绝对是真的:广州有两个“广州火车站”、两个“广州东站”、两个“广州南站”!)

广州南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有几多?提到广州东站,新广州人想到的是广深和谐号的起点,而老广州人想到的是大沙头火车站;提到广州南站,新广州人肯定想到的是番禺的高铁站,而老广州人想到的是黄沙站。

实际广州历史上有过两个“广州火车站”、两个“广州东站”、两个“广州南站”。今天《广州旧闻》就说说广州百年历史上几个火车站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条铁路三个始发站各自独立
在20年代,广州境内先后建成三条铁路,即广州至三水的广三线、广州至深圳的广九铁路和广州至武汉的粤汉铁路。1903年建成的广三线,是以石围塘为始发站(粉色),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时,是以大沙头为始发站(绿色);而1916年粤汉铁路广韶段运营时,广州的始发站是在黄沙(红色)。

广三线是广州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广三线是分三段分段建设的,第一段就是广州到三水。广三线是在1899年提出的,当时认为这一条铁路里程段、投资少、收益快。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州三铁路全线通车。上图就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黄沙车站(红圈处)。

光绪十四年(1888),九龙工商界人士就曾动议筹建广州至九龙的铁路。到光绪二十四年,英国政府获取该路的筑路权;光绪三十三年,广九铁路的广州至深圳的142公里的华段动工兴建,并在宣统三年(1911)建成。上图就是宣统元年(1909)建成的大沙头火车站。也是广九铁路的起点。

这是广九铁路的奠基石。

清末发行的广九铁路100元债券。

1900年7月李鸿章与港督在广九铁路的开幕式上。

粤汉铁路动议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实中间经过纷纷扰扰,直到民国5年(1916)6月15日,广州至韶州的224公里建成通车,这也成为中国商办铁路中筑路最长的一段铁路。到民国25年(1936)7月1日广州至武昌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广州直通北京,这年10月粤汉铁路改称京广铁路。上图就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粤汉铁路总公司的办公室。

1912年5月17日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总公司,右一为詹天佑。

1918年粤汉铁路发行的股票。

上图就是广州20年代的地图上的大沙头车站。

1947年广州南站、广州东站出现

现在的广州火车站与广州南站也没有连接,不过至少有地铁存在方便乘客转乘。但是那个时候广州三个火车站一个在东南端,一个在西南端,另外一个是在珠江的另外一边,确实很不方便。所以到民国26(1937)年8月,利用原设计修筑黄埔支线的一段路基修建广北联络线,粤汉铁路与广九铁路在石牌接轨。上图为1911年建成时候的大沙头站。

民国时期春节时候香港人从大沙头乘火车回家过年。

至民国36年,在广北联络线与广九铁路东山—天河站间修建云永联络线,广九、粤汉铁路的旅客列车均在大沙头站始发终到。同年,大沙头站改名广州东站,专营客运;黄沙站更名广州南站,主营列车编组和货运。从这个时候起大沙头站因独霸客运大流而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广州有了一个广州南站,一个广州东站,和一个石围塘站,但是这个广州南站是指黄沙站,而广州东站是大沙头站。上图就是民国时期大沙头站的“广州东站”时期。

民国时期广九铁路上的车餐价目表。

大沙头再次改名叫广州站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接管广州,广九直通车中断。10月26日广州铁路广州至深圳段(即华段)恢复通车,不过这个时候广九铁路(华段)改为广深铁路,但是列车不能直接开往香港,旅客和货物如果要继续使用广九铁路,就必须下车,然后到对方的火车站登上对方的火车。上图为乘客在罗湖换乘车的情形。

1949年10月31日成立的粤汉铁路管理委员会。

到1951年初,广州东站即大沙头站再次改名为广州站,并确定为广州地区的铁路客运专用站,但是那个时候的百姓仍然惯称其为“东站”。上图的红圈处写着“广州站”,这就是50年代的大沙头站。

到60年代中后期,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后,广州铁路枢纽也开始出现站场能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广州站(大沙头站),由于其他枢纽兼以货运为主,而只有广州站是唯一的客运枢纽,所以客运压力极其沉重,但是这个时候的广州站站场狭小,存车不足,基本没有候车室,这就为大沙头车站的衰败埋下了伏笔。上图为1928年火车到达大沙头车站时候的情形。

流花站摇身一变成“广州新客站”

广州站(大沙头站)的困境始终要解决,解决的结果就是找替代者,这个替代者就是流花桥站。其实流花桥站是1954年在广北连线上增设的一个小站,因为附近有一个流花桥而得名。上图就是1929年地图上,流花桥和流花约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广州火车站地方。

没有想到这个小站日后就成为风光几个时代的大沙头站的代替者,也就是现在的广州火车站。1960年2月6日,铁道部决定建造新客站,经广州市政府审定,站址设流花桥。1960年3月1日动工,翌年3月因国民经济调整停工。1972年2月复工,于1974年4月10日开站运营。当时的介绍是这样说的“该站位于市区西北,东侧为南北干道解放路,西侧有广东省汽车客运中心站,北达白云机场,环市路东西贯通”。上图就是1974年4月10日落成的广州新客站,也就是现在的广州火车站。

从1974年4月10日起,流花桥站叫做“广州新客站”,广深铁路的起点也由原来的“广州站(大沙头)”恢复为“广州东站”。而这个“广州东站”的火车站功能也消失,成为“客车技术装备作业站”而保留。

现在的广州东站起始于天河站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现在的“广州东站”。广州东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原名为天河站。民国27年(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南下侵占广州,属于国民革命军的军民两用机场——广州天河机场也被占领,成为侵华日军的空军基地。为了满足战争需要,日军于民国29年(1940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天河机场。由于机场占地面积扩大,工程同时拆迁了广九铁路东山至石牌间3公里线路,由东山改绕永村、沙河至石牌,在与广北联络线接轨处设天河站。这就是广州东站最早的起源。上图为两张火车票,一张是民国时期从大沙头出发到香港的,一张也是从大沙头到樟木头的。

建国后,广九铁路华段改称广深铁路。1953年,天河站扩建两条股道,增加至四条股道。1970年代,天河站开发综合性货场,又增建5条股道,成为以货运为主的车站。随着广州火车站(即今天的广州站,位于越秀公园附近)于1974年建成使用,广深铁路广州段起点由原广州站(大沙头站)改成现在的广州站。由于当时很多旅客不清楚天河站实际上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大多数均购买直达广州站的车票,经铁道部批准,于1988年4月1日,天河站更名为广州东站(今广州东站)。上图为1967年的广州地图,“广州火车站”是在大沙头的位置。

同时1967年的广州地图上,现在广州火车站的位置上,只有广州汽车站,还没有广州火车站的出现。

1979年4月4日广九直通车再次开通。

三个消失了的车站

广州南站(黄沙站)
建国后,广州南站运量增长很快。1953年,货物发送89.52万吨,到达136.49万吨。1990年,成为华南最大的货运站。站场总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其中货场面积15.5万平方米。主要办理整车、零担物资、10吨集装箱、国际集装箱、笨重货物到发、粮食到达和内河航运为主的铁水联运业务。上图就是当年黄沙站水陆联运时候的繁忙景象。

但是时代的发展,黄沙站也就是广州南站也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已经被一座座豪宅取代。上图是60年代的地图上明显地标注着“广州南站”。

石围塘站
光绪二十九年( 1903)建站,位于珠江南岸。建国初,候车室350平方米。此后,该站成为芳村工业区水铁联运站。相继与广州市芳村工业区、广州钢铁厂、广州市工业燃料公司、广州造纸厂、广东省陶瓷公司、广东省储运公司、佛山市燃料公司等专用线联轨。这条曾经是连接佛山和广州主要通道的铁路现在成为一摄影发烧友拍摄的好去处。上图是80年代初期的地图,石围塘火车站还在。

大沙头站
80年代后,随着广州城的发展,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大沙头火车站逐步被城市包围。1984年11月大沙头至天河一段的铁路被拆除,这个线路段上的东华东路、署前路、达道路、梅花村、东风东等8处市区繁忙的交道口也同时拆除,而大沙头火车站也成为一个“遗留”的车站,再也没有铁路连接,1985年初也就消失了。

这个线路段上的东华东路、署前路、达道路、梅花村、东风东等8处市区繁忙的交道口也同时拆除,而大沙头火车站也成为一个“遗留”的车站,再也没有铁路连接,1985年初也就消失了。当年的铁路线,现在变成了市政道路,东华北路、梅东路从此出现。各位可以不妨从当年的地图上找找现在的道路。

如果你走在白云路上,看到中间的花坛上有车轮和车轨的石雕,你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大沙头火车站现在是这个样子的。
相关阅读

征集广州家庭老图片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广州旧闻》已逐步被老广们接受和喜爱。接下来《广州旧闻》将推出“我家与广州”系列话题。现在向各位亲征集“广州家庭”系列照片,通过一个个家庭的不同年代的照片来反映广州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变迁!

照片应该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家庭的:
照片应该跨度在30年以上!
照片至少有20张以上!

联系方式:
之一:你可以在《广州旧闻》的任何地方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和你保持联系!
之二:你可以通过邮箱723317902@qq.com联系我们!
之三:你可以通过加微信shoujidatou5729(须注明“家庭照片”字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欲需转载   授权即可
参考资料:《广九百年记忆》、《广铁集团志》、《广州地方志》等。

广州南火车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