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滑台春秋】滑县有个“小香港”//作者:郭立民

滑县有个“小香港”

作者:郭立民
老滑县人说:一丁二白三留固,赶不上西南一元武(或赶不上牛屯一晌午)。说的是老滑县的版图上所有集市的范围及商贸市场牛屯最大。牛屯古镇,经历过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沧桑的洗礼,由数代劳动人民心血浇灌孕育,至清末民国,已经成了中原大地一枝商贸奇葩,向四周辐射,直径达数百里的农牧业产品、工矿产品,农集级别的最大集散地。声名远震,斐传诺大一方,被豫北都市的科研机构称之为“小香港”。
牛屯镇位居滑县、长垣、封丘、延津四县交界处,是周边官府管辖的边沿区,又是宋元明清、民国五大历史时期,燕汴两大国都、省府的南北通衢。应多个朝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运行发展需要及安全考虑,牛屯的先辈们于明朝修建了周围长九里零十八步的几丈高的土城围墙,世代整修,延续保留下来。按照州县城的布局,规划了中心突兀的十字大街,呈微小的坡度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下行,直至四个土城寨大门。依中国古文化及军事建立城池的说教,十字街通向四门的四条大街,均呈慢S弯,城门扭头,不直朝四个方向。十字街向四个方向二百步处,修建起四大阁门,作为经济发展,土城安全的第二道防线。这一方便生活,有利于生产和发展商贸而建立的面积达近2平方公里的土城寨围,就成了牛屯商品集散的载体。她的土城长度与围内面积,与几千年古国都、州衙府地的老滑县城几乎相当(相传滑县城长九里零三十六步),是延津古县城的近三倍。牛屯的商贸兴盛繁华,相传是以农民最普通、最广泛的畜力生产工具——耕牛,买卖交易的大市场为基础和先导,引发展转成就其后的农牧工矿产品集散、加工、服务的大市场。牛屯的先人睿智,想象力相当丰富。以华夏传统文化理念,行大事求吉兆。规划设计土城墙的长度,择吉祥数字来确定。仰仗九里又十八步的近音九一八,九读成“就”,一读幺成“要”,八读成“发”,土城墙围圈的牛市屯,就成了“就要发”的祥瑞鸿光之地了。祈求城墙的数字谐音吉兆预示,盼望着老镇的发展兴隆和繁华。多年之后,还果然应验成真。牛屯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重丰厚,在广袤的滑县大地来说,也当然雄居鳌首,堪称第一。且不说远古夏商,东周秦汉,单自唐初至今,也足让人瞩目。当年随李渊留守太原的初唐重臣刘政会,官至邢部尚 书,光禄卿、洪州都督等职,就是牛屯集人。其六代孙刘符及四子(刘崇龟、刘崇鲁、刘崇望、刘崇漠),一门五进士,都是唐末重臣。后人刘琨(赵毅敏),是九一八事变初,对国人首发惊呼,发表了第一个抗日宣言。曾任中共满州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抗联三军政委等。解放后任国家外交部副部长、中共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共纪检委副书记等。其弟刘耀(尹达)也系国家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其家族系名门望族,刘家世代忠良,干国栋材,万人称颂。元明两朝帝王师国子监祭酒、文渊阁大学士宋讷嫡裔后人一支,就居住牛屯北街。宋纳一片登殿上朝面君双手必持的象牙笏,作为无价之宝代代传承。明洪武初年,朝政中兴。为强化信息传递,加强联络,及时沟通情报,朝廷于牛屯建立驿站官店。旧址即在北街路东。大跃进之前,尚有后院官驿楼遗址,驿站的巨型钦马大石槽。该槽大跃进时兴修水利,被砸用以布袋河修水闸。人民解放军的于潜将军,从牛屯集走出后,身经百战,及建国后为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抗日战争中,指挥对日作战英勇牺牲的国军游击支队司令李虎臣将军(支队副司令李旭东),就安葬在牛屯土城内北隅。李旭东、李荣卿(李小孩)两个地方杂牌司令,二人均系牛屯集人。李旭东后为国民党第九军副军长。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李荣卿后任国民党省军第二师师长,被国民党处决。二人拉队伍初都是强征暴敛搜刮牛屯商家筹措经费起家的。王顺合铜匠铺的掌柜朱成彬,是牛屯集商界,乃至方圆一带一位亮闪闪的人物。他的作坊不仅技艺精湛,生产制作的各种乐器大小铙钗、锣、瑄、喇叭、笙、笛,生活用的锅碗盆勺,合页什件,质好品优,尤以诚信声名远扬,生意做到周边数县,商客盈门,络绎不绝。虽身为商人,但豪爽隆身,急公好义,扶危济困,仗义疏财。每逢缺钱作难者,找到他从没二话。谁家困窘过不去年时,他都伸出援助之手,帮人抒难,渡过时艰。他胸怀广阔超常,每逢遇到流浪无以为生的孤儿,他都显现了特别的怜悯。予以收留和衣食。作坊的工匠伙计一二十个,多系其收留的无家可归的孩子。多年来,朱掌柜把个王顺合铜器作坊,办成了既生产加工销售,又舍施扶困(贫)慈善福利两重性质的名牌字号。朱大善人的誉称,被人们响亮地叫了数十年。这位忧国忧民的侠心尚德的义商贤士,成了牛屯商贸界的旗帜,是古镇的商魂。牛屯的群商就是在这样的旗帜引领下,才得以长足发展的。众多商家乡绅,对其敬而推崇,很受景仰。这位传奇式的牛屯圣商大智若愚。尽管其大半生极尊重人性,仗义疏财,竭尽所能,收益很多,用以济困扶危的慈善公益,但家里还是置买了些田产。其高瞻政局变幻,深谋远虑,与时俱进,与《白鹿原》中的白稼轩一样,在打土豪分田地前几年,就毅然抒掉绝大部分,土改时,心安理得的当起了贫下中家。老一代凡知道朱大善人之人,无不伸出大拇指—-真是高人,奇人,眼光高远的几分仙神!以上是厚重牛屯的历史文化部分之一二。是构成牛屯商贸业凝聚发展理念与精神的宏大托盆,极俱强大的吸引力。这种雄厚潜质底蕴,无形地鼓舞激励着牛屯人奋发前行的拓展意识。这个由单一的商品项目市场发展兴起的综合商品交易重镇,到了清代后期,几乎成了历代人人言商,家家做生意的浓重氛围。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做生意挣钱置产置业过好日子。守住集就要做点生意,?个篮卖串冰糖葫芦,夏日在酷热天人来人往的集上提壶井凉水卖卖就能挣几个钱。诚如太极拳发祥地陈家沟人所言,喝了陈沟水,都能伸伸腿(会几招太极拳),老牛屯人说:到了牛屯集,就会做生意。事实还真是那么回事。牛屯的商贸一步步的前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群蜂筑巢式的共筑共结,这个市场才越做越大的。基于这种理念,四条大街的阁门里,临街生意门面鳞次栉比,阁门以外星罗棋布。这些临街生意店面有单一专卖的,也有连加工带出售的。即使少有的不做生意的临街户,也把临街房修成门面,收起了不菲的房租,实际上也是在做租赁生意。逢双成集日,四条大街两边摆满了起五更就赶来的,四乡村民车推肩扛挑来的,远道客商运来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食品,排放在街道两旁,占去了街道的一多半。来来往往的来选货的购买者,熙熙攘攘的在被商品占去的,中间剩的一少部分路上攒动。很多时是拥挤擦肩而行。门面及街道两边,从吃喝穿戴,衣食住行的消费品,到家庭院里田间场里的生产工具,这个以适应农村农业为主的农贸大集,农民的多种需求品,在牛屯集上是包罗齐全的。可以说,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东西。若是在牛屯集买不到的消费品,到城市也是很难找到的。在牛屯的商品贸易中,粮、棉、油、粗布、食品、餐饮、烟酒,工矿产品如煤、煤油、京广杂货、铁木竹货等,是促进牛屯商贸繁荣的大宗项支柱产业。牛屯大火烧是享誉豫北乃至中国北方的雅俗共赏的一道名吃。相传它源创于北宋,有近千年历史。明时曾作为贡品,奉于朝廷(哪一帝恕我无祥查史料)“面团六两重、旋圈十几层,内填猪油馅,外涂豆油烘,炉内炙八遍,两油相交融,黄焦且酥脆,咬口味无穷”。这是品尝过牛屯大火烧的智者对它的赞美。牛屯大火烧做工讲究,面料、油料、佐料都是上等用品。和面用水,要求严格,比如冬天用的是甩手水,夏天用的是阴阳水,春秋用的是顶手水。和面用的是猛揉慢醒,将面剂拉长,再卷成陀螺状,施压成型后压平。火烧入炉后,再以猛火熏,文火焖等方法。数道工序后,最终做成香脆可口的大火烧。一说起牛屯,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道美肴。第一次到牛屯的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尝尝这仰慕已久的美食大火烧。它是炙烤面食的一绝。一进牛屯集,炙烤火烧的浓香扑鼻而来,谁也不知道整个大集市上到底有多少家火烧炉。富人自不必说,来赶集的农民,手头再紧,也要挤出几个钱买个火烧回家,叫老人和孩子尝尝鲜儿。牛屯大火烧这道美味佳肴的赫然大名,给牛屯商贸,牛屯形象作了数百年广告,形成了一大产业。粮食市场。土城寨围里,有大小几十家粮栈粮坊。很多人看准了牛屯商贸的大项目。富点的人一家开一个,不甚富的合伙兑资开一爿,三两间房一个小院就能开业。他们的生意不仅在当地做,而且向周边延伸,做到了百多里以外的省份,远的竟做到山东高唐、冠县。吱吱哇哇山响的木制独轮洪车,是粮食购销运转的主要工具,力气较大的男子,一车竟推到七、八百斤。抵得上四十年前的气胎双轮架子车载量。车夫们打着群儿,过沟坎上陡坡时,互相帮衬,几个人推一辆,共克时艰,全通过了再走。他们基本上是独轮轧着马蹄踏塇的土路,行走在两道大车辙中间。我们村一冯姓车夫,民国十二年为牛屯粮行到山东冠县推粮食时,添了一男孩,就取名“冠县”。粮行的生意向南做过黄河,河水浅时,河以南就有人涉水来牛屯背粮食。蒋介石为挡日本鬼子炸开花园口南大堤,河水改道,河槽无水,中牟、开封的小洪车队就来牛屯运粮食。小麦、玉米、黄豆等五谷杂粮,源源不断地在牛屯聚拢和消散,只作短暂的驻脚,又转运到四面八方。除了运粮食,牛屯的其他行业商家,也不断动用洪车队运输。陈毅元帅对战争年代人民踊跃支前有过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若说牛屯的商业兴盛局面,是劳动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也是极为贴切的。大小粮坊的房院里,斗记过粮计数宏亮的喊声不断地飘扬在上空:一斗吧——二斗,三斗吧,四斗,五斗吧封口,拿绳儿系上……喊声彼此起伏,成为粮食市场的一景。粮食经纪人领着外来粮商,穿大衫头戴礼帽的,穿黑绸缎褂儿的,下穿黑洋布裤,头戴瓜壳儿帽的,有些穿戴不华丽,但随身服干干净净的,穿梭于各粮号之间,这家不行跑那家,来往奔忙。纺线织布卖布换棉花,再纺再织再卖,循坏加工生产,是中国北方农家妇女的一项基本劳动和家庭副业。在农村,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能听到妇女们的嗡嗡纺线和哐当哐当的织布声。旧时代的农村农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女老幼的穿戴,从头到脚,里里外外,都是农家妇女(我们村有的男子也纺花)纺织的老粗土布。手纺织土布是牛屯商贸的又一大行业。除了粗布门市外,四街几个粗布市场,以棉花换粗布,以粮食换粗布,以物易物为主,以货币买布为辅。每逢集日,众多织纺卖布的农户,带着一匹匹一捆捆农织粗布到粗布市上或换棉花再纺织,或换粮以糊口。各个粗布市的成排成捆的粗白布细白布,染色淀蓝布,煮色黑布,四叶缯布,跳花线布,丽玛布,各式花绘图案的印花布,每个市都排好长好长。一个又一个的布经纪在买卖双方之间说合,涨价砍价,袖口里衣襟下伸出手指打码,挤眉弄眼地从中斡旋,力促双方接受,成就生意。单就几个粗布市一项生意,每逢双集日,就把个牛屯集热闹的甚是了得。哄哄吵吵,熙熙攘攘,一片喧哗。与其他生意买卖的出售人购物者的交易声声,喧杂嗡嗡,交织搅合在一起。两人对面说话,都须高声交流。烟酒经营消费也是牛屯集的大宗项买卖。以老全兴、老正兴为代表的几家酿造作坊,老兴隆大烟店作坊都是购、产、销一条龙的商号。除了供当地消费,并销向几十里以外。各家作坊都雇伙计出粗力生产,雇相公跑堂站门市打理经营。老全兴家的酒味道最好,很有市场。在牛屯周边很有名气,招的很远。几十里以外的人家有什么喜庆事,专来牛屯买全兴家的酒。各村小卖铺都喜欢卖全兴家酒。老年人回忆说,喝了省内名酒张宝林,都赶不上牛屯当年全兴家的酒味。我们村清末民国的独身老汉佘银泰背酒卖,只卖牛屯全兴酒,别的一概不卖。至今我们村还流传着:佘银泰,生意急,一天赶俩牛屯集。多年来,老全兴家生意红红火火。各家商号生意的流转,须用相当的劳动力。土城围内的农民受雇就业,也为牛屯繁荣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集上劳力贫乏时,往往须向四周乡村招雇补充。此外,铁匠炉的铁匠锻铁和铁货商行机器生产的铁货生意,木材生意市场,还有劈柴市芦苇市。说牛屯人的生意经念得水平高深,念得精细齐全,念出个牛屯繁茂市场,一点不假。除了人生活消费品的商贸交易,连牛马基本消费品的生意也能做大。五谷秸秆各种杂草市,伙计们个个挥杈汗和雨下,装车卸车,忙忙碌碌。我妻子的舅姥爷就是在那里打工,被马车挤坏眼睛和面容的。清化镇的竹货行竹货,一辆辆洪车,装扎得像小山一样的鞭杆、牛笼嘴、竹粪叉、竹凳、竹椅、竹篮、竹筐等,源源而来,又从这里售出。禽蛋商收购的鸡鸭鹅各种禽蛋,也以最安全的运转方式——雇挑夫,力气大的能挑千个鸡蛋,较弱的也能挑七、八百个,一筐筐一篓篓的挑向卫辉新乡,挑向道口开封。道清铁路开通后,又有人开起了规模不小的煤碳厂,做起了散煤大碳生意。几百年的以牛市为依托隆起的综合商贸大市,牛马驴骡交易,伴随诸业,持久地良性发展运行。领首方圆百里商市,庞大的阵容雄踞豫北。她自西街转到东街,占满了城寨以里的几乎所有空地,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机大兴,逐渐消失。商繁招客,客多市荣。牛屯多行多业生意的正常运营看好,声名远扬,还主要的是牛屯人朴实敦厚,有着较好的民风民俗,造就了商品的集散运转的大好环境,经商者特别是外商,到此经营,有安全感。大集上有良好的商德,是比较理想的经营地。四方商贾纷选此地驻足。有名的有怀庆府的大药房,黄塔寺的兴隆烟店,道口镇的洋布庄、绸缎庄、京广大杂货店等,生产加工销售及专项销售商家。各方来牛屯开设银号、票号、股号、典当行,在牛屯商市中活跃异常,与商家做起了抵押借贷生意。对牛屯的商贸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助力。牛屯经济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繁荣,提升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牛屯曾经有几大庙宇。有城隍庙、火神庙、关帝庙、祖师庙等大庙宇,还有大戏楼,还有西方国家意大利人所建天主大教堂。几道街有自己的戏剧班、武术班。每年正月二十九、三月二十、五月二十,三大传统古会都为各路神仙唱神戏。各商号、居民求财如愿,求子如愿,民事纷争道歉等,时常在戏楼唱大戏。牛屯一带百姓喜听大平调、大弦戏,轻视其他剧种,特别钟情三国戏。平调大师道牛在此唱过《三传令》后,青少年都爱亮嗓模仿:收姜维就啊在凤凰山前……集市贸易发达的声名,也招来了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班子,武术魔术杂耍,三教九流,来卖艺挣钱谋生。说评书的,说平词的,唱坠子的,耍猴子的,跑马上杆的,一班一班,一拨一拨,络绎不绝,光顾牛屯。天主教堂的外国传教士,经常骑着洋电驴(摩托车),因防狗追着咬,手持鞭子到处溜,为他的四乡几百名教民传教。每逢七天一度的礼拜日,带着四乡来教堂的男女教徒做礼拜,哭天嚎地的忏悔:主啊!我有罪啊!恁惩罚我吧……悄悄站在一旁,去听看这些走火入魔的善男信女神经质状态的牛屯集人,无不感到在中华文化的凝重氛围中,出现的西方文化教育殿刹的依稀叹息与不理解。当代文化名流前有刘老举人(赵毅敏之父),后有杨天恩。殚尽竭诚地倡扬兴办牛屯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在另一侧发展着外域耶稣的讲义。老古镇的商品贸易繁荣也刺激了消费。几家上档次的饭馆酒店,互相竞争。他家从孝义兵工厂请来名厨站铙,他家从开封名酒楼聘来高手掌勺,以美味招徕生意。牛屯多家大火烧炉,炙烤出的卷着多层圈、褐红色的、外焦内嫩的牛屯大火烧,雅俗共赏的名吃,享誉北方半个中国。牛屯的大澡堂,是农村集镇仅有的,各家的小旅店也为经营和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负面的消费场所也在牛屯的繁华市上粉墨登场。多家赌场、大烟管(鸦片)的赌徒烟鬼们频频而至。剥削制度的产物、摧残女性的妓院,嫖客们络绎不绝。这种挥霍消费,成了商贸土城的又一个市场。多少个有钱人来这里作乐享受,沉湎于烟、赌、酒、色,又使多少人由富变贫,沦为乞丐?!牛屯,这个七十多年以前,除了没有大城市才有的洋楼大厦,火车汽车,与城市相比,其商贸繁华及消费场所和水平,是相差无几的。旧时代的农民,十有八九是没有到过城市的。到牛屯赶一个集,领略一下商贸繁华景象,确实感觉是饱了眼福,得到了一次精神犒赏。从前,英夷侵佔我国领土香港,成了世界的大商贸市场,也成了有钱人花天酒地的疯狂消费作乐的极乐世界。有识之士称谓牛屯为小香港,是就牛屯当年的繁华商市,在中原大地的幅射度和经济影响力赞誉和比喻,是科技人员对其历史作用的定位。新中国建立后,贫苦人翻身当家作主,牛屯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创起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取缔了危害人民健康、有伤社会风化的烟管、赌场和妓院。领导牛屯人民建立了新的生活秩序。开展了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实行工商业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实行互助组合作化,生产由原始耕作到半机械化,全机械化,再到电器化,各行各业有了根本性的大步生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炮响,工作的重点的转移,牛屯人民摆脱了瞎折腾,牛屯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种植养殖电业餐饮逐项服务,均得到长足发展,飞跃跳跃,经四十年牛屯古镇人的奋力打拼,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完全城市化的崭新牛屯。单就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窥一斑而知全豹,且不说新菏铁路和菏宝高速与307省道东西穿境而过,也不说道牛高速、道封王省道南北畅通,也不说道鸭铁路支线安罗高速已经修建,还不说硬化道路全镇七十个自然村早几年已经实现村村通,单说物资运转能力,从初级阶段的牛屯东街的汽马车驭手把式高占华等,几位师傅驱赶着几辆橡胶轮子汽马车,就是牛屯集上好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二十多年,夏灼盛暑酷热,冬冒三九凌厉严寒,风里来雨里去,旱碾塇土,雨陷泥淖,为牛屯的供销社、粮管所、乡政府、水利,铁工厂等,搬运各种商品粮食物资。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前期,公社有了拼装汽车,高师傅父子才和其他同仁被编入县汽车二队,而终止此生涯。又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牛屯全镇现在已拥有客货运输各种机动车辆达一万三至一万五千辆。集镇的基本面貌亦大为改观。几百年前依旧城规设的仅五七步宽的十字四街,已于三十多年前拓展为近二十米的宽敞的四大主街道。并于南阁门外,开辟了更宽敞的城南商业大街。几华里长的东西长市,四面八方商贾云聚于斯,踌躇满志,大显身手,力图钱袋子鼓起来。各居民小街,旧舍远遁,以几层楼取代。今天,牛屯人民乘深化改革开放强国富民国策雄略的快车,衣食住行,已实现全方位小康标准,实现了城市化,电讯信息化,得到了质的提升,过上了真实的幸福生活。挨家逐户地看吧,住的是宽敞整洁的居室,生活的所有电器应有尽有,吃饭主食蔬菜肉食丰盛有余,穿戴一新,早已告别破损缝补,铺盖保证舒适,出门必有电动骑行。身体有恙稍许就到医院,欲想乐趣快到文化广场去寻。中州名镇牛市屯,再不是有识之士当年形容的小香港,人民沉浸的已是其乐无穷的无比自豪的幸福的美梦中。注:1、一丁二白。即旧滑县的丁栾(现归长垣县)和白道口镇。元武就是牛屯镇的旧称。有一时期牛屯镇称元武镇。2、牛屯外人称之小香港。1994——1995年,安阳市林果科学研究院所高级农艺师谢艺师(河南临颍县人)说,其1956年一毕业分到安阳林果研究院所不久,即听同仁谈论牛屯,说牛屯是个商贸大集,是小香港。3、张宝林。即张弓、宝丰、林河三种酒。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盛行的三种酒。

写于2021年1月

作者简介郭立民,1949年生。1968年2月于滑县八中参军,1973年元月退伍,原籍务农,当过工人和律师。现住郑州。

HuaZhouZongHeng

“滑州纵横”微信公众平台

来稿邮箱:

HuaZhouZongHeng@126.com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阅读是一种成长 点赞是一种分享

转发是一种快乐 留言是一种智慧

编辑不易,右下点【在看】以示鼓励

觉得不错,请点“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