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赵王用和氏璧换了秦国十五座城池(秦王为何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网友提问:

秦国为什么宁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

优质回答:

从 “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和秦王换取十五座城池,最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成功把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

故事谁都知道,那现在问题来了,秦王真的如世人所想的那样视璧如命,而不惜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吗?

从秦昭襄王的执政生涯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开疆扩土方面是不逊于其孙秦始皇的,而且他不是个重色重宝的国君,那他为什么宁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呢?

一、摸赵国的底

战国后期,稍俱实力的有齐、楚、魏、赵等国。那咱们看看前三个诸侯国的情况:

齐国:公元前284年,由乐毅带领的五国伐齐已经使得齐国国力大衰。

楚国:楚怀王被张仪所骗,导致齐楚联盟尽毁,楚国由鼎盛走向衰亡;在楚顷襄王时期,因惧秦而与其多次讲和。

魏国:伊阙之战使得魏国军队精锐损失极大,已经无力独自对抗秦国了,之后其城邑不断割让及(被秦)攻占。

那赵国情况如何呢?

“完璧归赵”发生的前几年,秦国和赵国之间有冲突也有合作,比如公元前287年,赵联合韩、魏、燕、齐等四国联合攻秦,迫使秦王废除帝号,并使其归还之前被秦攻占的王公和符逾两城;公元前284年,赵、秦等五国又联合伐齐。

通过多次“打交道”,秦王对齐、魏、楚的实力已有所了解,但对自己的近邻赵国,秦王需要以一种“折冲樽俎”的外交方式来了解它的实力,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如何,总之一句话——摸它的底。

而政治嗅觉灵敏的秦王,一听和氏璧在赵王的手里,他就知道,机会来了。

二、提升秦国软实力

秦王名为“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实则探听赵国虚实,那他目的达到了吗?

达到了,并且是蔺相如“帮忙”的。

蔺相如不是大义凛然、不畏生死而护住和氏璧了吗?怎么又说是他帮秦王达成心愿了呢?

这就要我们透过“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来深究了。

秦国在当时国富民强,“硬实力”是有目共睹的,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了。

1. 扰乱阵脚

换还是不换?谁去当去秦国的赵使?最后,堂堂七雄之一的赵国选了一个大宦官的门客去出使秦国,这样秦王“以城换璧”的一封书信就打乱了赵国君臣的阵脚。

2. 礼数周到

秦王在和蔺相如的交锋上,始终是那个布局的人,蔺相如则是他手中的棋子。

秦王是在章台宫接见的蔺相如,章台宫是什么地方?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於章台之下矣。”意思是楚国想要侍奉西面的秦国,那么就再没有哪个诸侯不拜于章台宫下了。

这里的章台宫指的就是 “强秦”。

所以秦王能在章台宫接见赵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时臣,充分表现了秦国大国的气派和懂礼数。

蔺相如设计把和氏璧拿到手中后,说赵王把璧送出来前曾斋戒五日,意思是作为中原国君的赵王知礼敬礼,你秦王应该也斋戒五日,完后双方再继续交易。

蔺相如说的正是秦王想做的,让天下人看到秦国不仅强大而且也是礼仪之邦,所以秦王当然同意了。

3. 赵国无信在先

五日后,蔺相如并没有再拿出和氏璧,而是秘密护送其回到了赵国。难道秦王没有想到蔺相如会这么做吗?难道他无力阻止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秦王是故意的”。

4. 礼遇且不杀

蔺相如想让秦王处死他,秦王没杀他,反而“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在朝廷上依礼接见了蔺,并在仪式完成后送他回了赵国。

三、结语

蔺相如从踏进章台宫的宫门起,就进入了秦王为他设下的“陷阱”。所以说,如果当时有奥斯卡男主角奖,那么这个奖非秦王莫属。

而秦国“以十五城换和氏璧”完全是秦王为实现自己想法而抛出的借口,秦王凭一封书信,以及与蔺相如的交锋中,大致摸透了赵国的底,并借与蔺相如的数度交锋,始终让自己和秦国处于“礼”和“义”的舆论制高点,由此也向天下人展现了秦国除了有问鼎中原的“硬实力”,还有同样资格的“软实力”!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场外交阴谋,真正要交接换的时候是不可能的,蔺相如看出了秦国无诚意换所以完璧归赵了。

其他网友回答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