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学堂

冬日巴黎,夜读诗 | 习作堂

本文转载自我的好朋友:钟浩然的微信平台
钟浩然是九零后的朋友,在德国学习生活几年,
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内心细腻,
他也是一位热爱写作的朋友,
最早,他是我的一位读者,
我喜欢他笔下的那些游走,
充满了私人化和无比抒怀的独到感知,
我觉得,我们有点像,
这是钟浩然撰写的一篇关于巴黎的游走文字,
虽然是九零后的朋友,内心却饱满而苍怀,
我们一起来夜读:
//

//
文/图:钟浩然

酒店隐蔽在古旧巷道里。
需要爬三层楼梯。
墙纸斑驳脱落。暖气片有陈旧的味道。在狭窄的浴室里洗澡,抬头可以看见锈迹斑驳的水管。
打开昏暗的台灯。
黄昏时分,窗外小雨,对面的女子点燃一支烟来。
窗外一刻,小雨

雨夜巴黎


在玛黑区的旧书店闲逛。买了两本画册。
在蓬皮杜对面的狭小影院看了一部黑白沉闷电影。
法语对白,人数寥寥无几,我闭上眼来。
塞纳河边散步。冬日的河畔,更多一份清冷萧瑟。想起在电影《日出之前》和 《日落之前》的叨叨絮语和浪漫情怀,对比着着此刻的寂静和落寞,冬日的巴黎更添一份孤独之感。
坐在左岸的一家又一家咖啡馆。跟服务生要来热茶和小块蛋糕。几月不用,法文又有些生疏。
去看Yves Saint Laurent的展。返回的路上,大雨。卖花的犹太人和乞丐蹲在房檐下避雨,三三两两地聊天。
从拉雪兹神父公墓出来,在去蒙马特的路上,迷了路。坐在石阶上,就看着来来往往,稀稀落落的人群。
时光是一条缓慢流动的小河,不带一切地往前走。我们都只是过客。

拉雪兹神父公墓

暮蓝。一刻
一瞬,玛黑区


最后一个夜晚,坐在地铁上。
翻看一本诗集。
有一首Jacques Prévert的短诗,叫做《巴黎之夜》。
被我折了一页:
三根火柴,一根接一根在黑夜点燃
第一根为了看看你的脸
第二根为了看看你的眼
最后一根看看你的唇
然后在黑暗中我搂紧你
回想那一切
//

//
后话
小钟同学的这篇习作,读来让我想到了多年前追看香港女作家陈宁的博客的日子,她笔下的巴黎也是这样细腻入微,富有强烈的私人特色。是我的一大精神食粮。
我也觉得小钟的巴黎图片让我想起香港作家迈克笔下的巴黎。这些年,迈克住在巴黎,写专栏,笔尖流淌的很多旧情怀,实在是暖人心的。迈克感叹,像Charlotte Rampling这样的美人,晚年都选择住在巴黎,不是没有原因的……

Charlotte Rampling, 1974
Photo by Helmut Newton

欢迎共享“好时光”:
张朴好时光
张朴好时光:je_suis_zhangpu
一个综合文化分享平台
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旅行,酒店,风格,城市,艺术

关于“好时光”的主人
张朴,作家,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曾在BBC实习工作。出版文集《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香港的前后时光》(内地与港台版)《仿佛,一场告别》。

文艺路数,不会输:
从荃二到Fieldnotes:长久的品质是生活
四个文艺青年的新年新打算
2016年我们读过哪些书
《夜行动物》:绝望,是因为人生再也捋不平的褶皱
去逛新加坡最文艺的街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