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访张留柱—盐镇至洛阳票车上最熟悉的面孔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号

先来张大图,看到这张图,各位四乡的亲们是不是觉得异常的亲切异常的熟悉。
对呢,这就是咱街留柱这么多年一直在跑的盐镇至洛阳专线票车,
于是,这么多年,南来北往的大家平时的口头禅也就是,下火车秒,到洛阳秒,坐上留柱车秒。
或者,赶紧起来,留柱车一会儿就到路口了,等着啊,人多,并一会儿木座了。
这趟车,这么多年,载着多少盐镇人到宜阳到洛阳中转去往天南海北。
这趟车,这么多年,载过多少外出归家的游子,外出求学的学子,在洛阳车站,背着行囊瞪着眼睛找留柱的车,一看到车上贴着的盐镇两个字,内心的雀跃就控制不住。
车上一座,更觉得踏实无比,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啦啊。
留柱的车,起点是家乡,终点是希望。
留柱的车,起点是洛阳,终点那头是日思夜想的家乡啊。
这么多年,来来往往,似乎,不变的,一直是这趟车。。。………
它在无形中给盐镇百姓带来多少期盼。。。。
前文曾经写过旧社会咱盐镇东村唯一的老秀才张琦老先生,这是留柱的亲老爷,
前文曾写过当年的豫西才子红笔师爷张桂萼先生,这是留柱的亲二爷,
前文曾写过的大家闺秀四姑娘,是留柱的二奶奶,
前两天明孝先生发的那篇我的叔父张桂萼先生,这是留柱的亲爷爷,
裴老曾说过和张明宗先生是同学,我在笑佛文稿里曾看到,明宗幼年曾跟着张桂萼念书,这是留柱的父亲。。。。
看看这耕读传家的张氏一门,真是命运坎坷又藏龙卧虎。
张氏家谱中的这张被我数篇文章引用,越挖掘越会发现张琦老先生的家风传承.

张留柱,1963年腊月25,出生于河南宜阳盐镇东村,其父张明宗做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给咱街高中曾任教多年,也是享誉四乡。在这样优良的家风中,留柱也是高中毕业。毕业后曾在学校附近开过几年文具店,到1993年时候开始跑车,开始是跑从盐镇到宜阳,买的是别人的旧车,96年开始跑洛宁到洛阳车,跑到99年,后开始跑盐镇到洛阳专线,整整有20年了。
1993年,整个国民经济都不好的形势下,盐镇这个偏僻的小村落又能发达到哪里去,80多年前,张琦老先生带着全家去省城开封闯荡,80多年后,其重孙留柱亦带着一身干劲儿开始跑起了票车。
留柱说,每天两趟,清早五点起来,打着车着着。
西边转一圈,到洛阳快八点了。
回来了,十点半发车,到洛阳12点了,
吃吃饭两点又回来了。
其实不用他说,四乡百姓也都知道咱盐镇洛阳车的作息,甚至于大家不用看时间,看到留柱车,或者听到喇叭,就知道,几点了几点了,真真成了盐镇的钟表。
20年来,每天都是同样的作息表,寒来暑往,从不剪断,除了大年初一,一年365天,能干364天,364*20=?我们算算就知道,7280天的时间,几乎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同样的作息,他说媳妇这么多年天天跟着他卖票,也真是辛苦了。
这是我今年春节坐留柱车时拍的一张照片,似乎觉得上一次坐车到洛阳外出念书还是昨天的事情,真真一晃,这么多年了。图中是留柱媳妇,也是盐镇洛阳车上的专职售票员,她那嗓门一开,一听就能听出来是她的声音,感觉就是好多年没听,依然没变。到喽,该下车了,慢点儿,东西拿着啊,并忘了。来来来,到哪,JIUO人,买票了。………
留柱说票价又不高,捎东西弄啥太方便了,这么多年,也实在是方便了大家,虽说跑车是为了生活,但是久了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要为百姓负责,做生意的有的等着我这这捎货,出去的等着这车,一不准时就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有时候想停,也不敢停啊。。。
闲聊中留柱说起了他的老爷,说起了他的二爷,说起了自己爷爷和父亲,满满的自豪感。他说我们这一家对读书比较看重,从我老爷开始就要求比较严格,到我父亲也是。
他的三个孩子也是很小就送到了县城念书,如今老大老二都大学毕业了,老三已经在读大二了。想想也是觉得很值得,孩子们都很上进。
一家五代,耕读传家。
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祝福。。。
说话中,留柱说一会儿去吃吃饭又该发车回盐镇了,不多说了啊。
尽管如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乡亲们去宜阳啊洛阳啊也是越来越方便,但是公共交通,永远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祝福盐镇到洛阳票车上最熟悉的面孔日日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