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丹凤晒晒‖在孙见喜老师的家里

孙见喜老师的居所,有个豪气的名字,真元山庄。一直想去看看,手机百度地图,还真的有这个地点,就兴致勃勃的去了。可惜,我们几个楞头青硬是多跑了七八里路,才想起来给孙老师打电话。他在电话的那头说,“啊,你们到高速路口了啊。那是跑超了,回头。看到两个大烟囱就到了。”
我们是从312国道丹凤段上的车,到了商州的张村,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像个没头的苍蝇乱窜了。现在听了孙老师的叮嘱,我们两眼像电子扫描仪,只瞅哪里有大烟囱。既然张村有这样标志性的建筑物,那就直接朝面前跑就对了。谁知进去后,又有许多分叉路,下车问一个老大爷,他说,“去真元山庄,找孙名人啊。一直朝里走,山根就是。”然后柿子沟村,原村,王娜村,终于跑到了山根,看到了那对石狮子,哦,肯定就是这里了。
推开虚掩的红铁门,就看到到偌大一个院子。喊了一句孙老师在家吗?就直接朝里走。一个浓眉瘦脸的老人笑呵呵的出来了,正是孙见喜老师——以前在棣花我们多次接触过,所以很是熟悉。原来,他家有客人: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局长。只有我们几个是土八路了。我给孙老师介绍了随行的人后,他拍了拍后脑瓜,多多是丹凤人吧?这个大个子,我知道,每次文友交流活动,照相很醒目。
“多多是嫁给丹凤人了。”我开起了玩笑,“她是洛南女子,现在在丹凤医院上班。”他说的大个子,和孙老师见过几次面,叫小莲。另外一个,是她的丈夫,司机。
我们是十一点左右到的。孙老师给马骊老师(他的夫人)喊道:“今天做面片吧,家里吃。”
我们开始有点局促,觉得太麻烦人家哩。出去吃,又像是不好,既然他愉快地决定了,我们就入乡随俗吧。他看着我们吃了桌子上的枣子,西瓜,像个小孩子似的呵呵地笑了。
他看了我一下,记起我来的目的了,说,“你不是想看碑记嘛,走,院子转转。”
这个院子大而有特色。西边栽了一两棵只结酒盅大小柿子的柿子树,东边是玉兰树,是木瓜树,还有说不上名字的风景树,把院子分成了几个小单元。然后,又以花花草草和砖泥小道联络了起来。你可以顺着小路走,曲径通幽,一直到荷塘处。水不是很深,莲叶不是很大,孙老师没事的时候就在石头桌子前吹箫。萧声呜呜的,低沉而又无限深情,那些游鱼就傻了般听着,沉沉浮浮。
最独特的是墙上的碑文。
各色的名家前辈来到这里,看了,生出无限的感慨来。然后大笔一挥,写了自己人生的感触。书法家的字,龙飞凤舞,刚柔并济。作家的字,自成方圆,不偏不倚。我悄悄地数了一下,这里贴了大概二十多块碑。这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碑林”了。每一块碑,都有一个故事,有一段佳话。若干年后,篝火熄灭,只有它们静静地躺在这里,供人们瞻仰,凭吊。
听说,小院子再朝北边山脚处走,就是操场。我们没有再去,就分别和孙老师他们合影,朝他的二楼,三楼行走了。
这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建筑。白底带帽,掩映在草木之中,给人安静,祥和的感觉。我想起早年自己写的一副对联来,“马卧商山蓄壮志,凤鸣九天和琴声。”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苦行僧般的磨砺自己,再加上顽强的斗志,才会有辉煌的成就。真元山庄名字的真味,是不是这样呢?抱朴守拙,浩气永存。
一楼是会客厅,雅致冲和,书卷气浓,四周不乏名家的字,比如陕西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的字。
二楼一侧是书房,名曰:“松竹书屋”。进去,看到东边一堵墙全部是书。好像那些书,天生就挂在那里。好多人家里也放满了书,那些书不过是自己行走的外衣,是一种装饰。而孙老师房子里的许多书,是真真实实的,或者是需要用心去品读的,需要灵魂对话,摆渡的。有的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吐纳。没有这么多书的喂养,他就写不出来《贾平凹传》,《望月婆罗门》和《山匪》那样的鸿篇巨著。
我比较关心他现在是用电脑写,还是手写。他说还是电脑好一些,便于修改,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书房一侧放着吉他,古筝等乐器。多多忍不住拿起来弹奏了一下。看样子,大家都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了,随意,自由。
三楼是健身房。乒乓球爱好者,就可以在这里腾挪跳跃了。然后,我们到了楼顶的空阔地带。从这里望去,面前的那个火力发电厂圆鼓鼓的身子,像是一个高脚酒杯,很是诱人。其实,在这个村子,孙老师也是一台发电机,他发的是精神之电啊。
一番转悠下来,就到了开饭时间。西红柿鸡蛋面,油泼辣子,酸酸的粮食醋,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
饭毕,在休息厅闲聊,开始时是他问我答,慢慢地,我有点兴奋起来,给他讲述了山村许多奇闻趣事,他伸长了脖子,认真的听着,不时地,嘿嘿地笑两下,算是赞同吧。他的样子,如果戴上鸭舌帽,叼个大烟斗,像极了俄罗斯高尔基那个老头。他说,第一次听到如此多的棣花故事,特别是刘高兴的故事,很有意思。我笑了,说这些故事带着泥巴,土腥味,是泥塘里的花朵。每次你是和官员们在走路,他们不会和你讲这些的。
他严肃了起来,说自己年轻时为了写《山匪》,在峦庄,庾岭一带行走过。为了调查了解当地土匪活动情况,记了好多笔记,力求写出那个年代的真实故事。现在非常想听一下陕南,特别是竹林关的花鼓小调。一些山间的小曲,里面的歌词非常优美,舞弄的好了,就是好的歌词。一句顶十句。
我知道,这是说要向农民学习语言呢。毛泽东也说过,好的语言都来自乡村这个地方。学习农民语言什么时候都不晚。
时间在一秒一秒的消逝着,如果不是随行的两位要上班,催促着要走,我真的能在这里待一阵子,聆听他的教诲。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无拘无束,发人深省。当我们依依不舍的说再见时,那大门前的春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若隐若现,这不正是孙见喜老师人格的写照么?
丹凤晒晒:陕西商洛人,70后,网络写手。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木南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张芬哲白月光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平台往期作品阅读:
丹凤晒晒‖偷窥者(海俊诵读)
丹凤晒晒‖项链
丹凤晒晒‖《明月清泉自在怀》一文误署贾平凹之经过
丹凤晒晒‖美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