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争什么?(二)以色列视角)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有生存权,都想在同一片土地生活,战争与和平手段都无法解决这个根本矛盾。
以色列人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巴勒斯坦是以色列的“应许之地”? 犹太人,亦称以色列人、希伯来人,是中东现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圣经》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曾生活在两河流域,后迁至迦南地(即巴勒斯坦地区)。亚伯拉罕生子雅各,又名以色列,意为“与上帝角力者”,是“以色列”这一国名、族名的来源。亚伯拉罕晚年,迦南陷入饥荒,被迫迁往埃及。240年后,犹太人因不堪埃及法老压迫,在摩西(下图)领导下离开埃及,到西奈旷野流浪40年,然后重返迦南。(具体年份不详,约在公元前14-13世纪)
在与迦南原住民的长期战争中,以色列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公元前1030年,扫罗王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前1010年,扫罗在与敌人战斗中阵亡,大卫王即位。前970年,大卫王之子所罗门即位,征服了耶路撒冷,建起宏伟的圣殿和王宫。此时,全迦南均在以色列控制下,以色列王国达到极盛。?所罗门时代(前970-930年)的以色列王国。绿色部分是今巴勒斯坦地区(含戈兰高地)
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内乱,分裂为南北两王国。北王国建都撒马利亚,故也称撒马利亚王国。南王国主要是以色列12支派之一的犹大支派,故称犹大王国,这个词也是“犹太人”和“犹太教”的来源。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灭亡以色列北王国。前586年,巴比伦灭亡南王国,掳掠犹太人到巴比伦做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前539年,波斯帝国灭巴比伦,解放了犹太人。犹太人得以返回故乡,重建圣城圣殿,延续传统文化。波斯灭亡后,亚历山大大帝及其继业者塞琉古统治犹太地区。前165年,犹太人马加比五兄弟发动起义,驱逐了塞琉古王朝,建立了新的以色列王国,直至公元63年被罗马帝国灭掉,犹太人又被迫到世界各地流浪。?马加伯起义军凯旋
犹太教最初形成于出埃及时期。当时,犹太人领袖摩西宣布了“摩西十诫”,禁止犹太人崇拜偶像,建立了一神教信仰体系,是为犹太教雏形,维系了艰难流浪的犹太人的内部团结。犹太王约西亚时期(前640-609年),对外公布了据说是摩西制定的《律法》五卷,犹太教形成。前8-5世纪,以赛亚、以西结等号称“先知”的宗教知识分子掌握社会话语权,编撰《先知书》,阐释、发展了犹太教义。后来,《律法》、《先知书》和《列王记》、《历代志》等犹太人史书、《雅歌》、《诗篇》、《箴言》等文学作品被合编为《圣经》,即基督教的《旧约》。(至于基督教编写的《新约》,不受犹太教承认,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区别。)?希伯来语《圣经》,犹太教经典
公元4-5世纪,犹太教次要经典《塔木德》成书。
犹太教《圣经》宣称,巴勒斯坦(迦南)是犹太人的应许之地,上帝应允犹太人在这片“流奶流蜜”的地方生存。犹太人曾在耶路撒冷先后修建四座圣殿,至今,在这里仍存在着第四圣殿的遗迹,即哭墙。因此,巴勒斯坦对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有着强大而神秘的吸引力。 
亡国2000年,以色列人为什么还想复国?
 中世纪以来,大多数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他们替欧洲贵族放高利贷,赚了很多钱,但也因此遭到民众忌恨。加上宗教和习俗的不同,犹太人经常成为社会矛盾的出气筒,屡屡遭到欧洲人排斥和欺压。基督教徒视犹太人为杀害基督的仇人(尽管基督本人也是犹太人);国王把犹太人当作提款机和挡箭牌;民众则视犹太人为剥削者和寄生虫。当然,犹太人自身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也做过许多龌龊的事,影响了民族的声誉。中世纪以后,针对犹太人的排斥、攻击、屠杀就从未停止过。到20世纪中叶,排犹主义达到巅峰。1940-1945年,纳粹党统治西欧期间,有计划、系统性地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种族灭绝。犹太人绝非温良恭俭让,从古罗马帝国到纳粹,犹太人一直通过武装和非暴力手段反抗压迫。但是,犹太人没有祖国,缺少强有力的后盾,所以总是受尽欺负。19世纪后期,犹太人受到欧洲民族国家思想的影响,决心建立自己的国家。1897年,在西奥多·赫茨尔(下图)领导下,犹太人于瑞士巴塞尔举办了首届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犹太复国主义正式形成。犹太复国主义又称锡安主义。锡安,是耶路撒冷的别称。
放眼世界,领土已被各国瓜分完毕,哪里才是犹太人的家园呢?一些人考虑和尝试过在美国、乌干达、阿根廷、苏联犹太自治州甚至伪满洲国建立家园,但大多数犹太人还是希望回到巴勒斯坦,回到《圣经》中规定的“应许之地”,回到犹太民族3000年的圣城耶路撒冷。 ?首届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1897年,巴塞尔)
犹太人如何在巴勒斯坦建国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政治形势也有利于犹太人。19世纪初,土耳其帝国衰退,埃及控制了巴勒斯坦。19世纪中叶,土耳其帝国在英国支持下夺回巴勒斯坦,条件是英国在巴勒斯坦享有种种特权。结果,巴勒斯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1年以后,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大量进入巴勒斯坦。他们从阿拉伯和土耳其地主手里购买土地,建立了埃雷兹、里雄莱锡安、罗什宾纳、齐赫伦雅科夫、格德拉等定居点。1909年,特拉维夫定居点建立。在这一时期,超过7万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引发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不满,双方矛盾逐渐升级。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Arthur Balfour)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英国将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受此鼓舞,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1922年,巴勒斯坦地区共76万人,其中犹太人达11%。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更多欧洲犹太人逃往巴勒斯坦。?贝尔福与《贝尔福宣言》
由于阿拉伯人武装攻击犹太人和英国殖民者,英国殖民当局于1939年出台限令,规定每年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得超过1.5万人。这引发了犹太复国主义者不满,组织了多次针对英国的袭击。英国作为殖民者,两面不讨好,夹在中间十分难受,不得不长期维持十万大军,镇压巴勒斯坦的两大民族。二战中犹太人的遭遇,让他们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同情。1946年,美英联合调查委员会决定取消移民限额,放任犹太人大量进入巴勒斯坦。到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已占总人口的31%,并且经济上远比阿拉伯人富裕,占该地区GDP的六成以上。1947年,英国收缩海外殖民,拟从巴勒斯坦撤出。于是,联合国在美、苏主导下,于11月29日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巴勒斯坦实行分治,分别成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白色部分:左一:1947年犹太人土地;左二:第181决议规定的犹太国;左三:1949年以色列实控区;右图:以色列现在控制区。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领袖本·古里安(下图)在特拉维夫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他成为以色列国首任总理,首都设在特拉维夫(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此时,以色列人口超过80万。在亡国近2000年后,犹太人重新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几亿阿拉伯人为什么灭不掉几百万人的以色列? 以色列的成立,让阿拉伯各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自1186年以来,耶路撒冷第一次落入非穆斯林之手(英国殖民统治是间接统治,未直接控制城内圣地),让穆斯林愤怒不已。同时,由于外约旦(今约旦)、埃及、叙利亚等国都对巴勒斯坦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主权要求,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更是要求保卫自己的权利,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军事冲突已是箭在弦上。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埃及、叙利亚、外约旦、伊拉克、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组成联军,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阿以战争)爆发。阿拉伯联军用飞机轰炸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装备着坦克、重炮的陆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攻入以色列。这也是唯一一次阿拉伯人对以色列人拥有装备优势的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6月10日,阿拉伯联军(红色箭头)围攻以色列
战争之初,以色列仓促组建的国防军在强大的阿拉伯联军面前节节败退。5月19-28日,外约旦军队经过激烈巷战,攻占了耶路撒冷。到6月11日,以色列控制区已经被压缩到沿地中海的狭长地段和北部丘陵,新生的以色列危在旦夕!?1948年6月11日战线。阴影部分为以色列残余控制区。
此时,美苏突然联合向以色列伸出援手。在美苏主导下,联合国于6月11日起在巴勒斯坦实施28天的停火,并对双方进行武器禁运。双方均破坏了停火和武器禁运,设法利用这段间歇期加强武力。以色列大力动员犹太移民来到以色列,军队数量一月之内就从3万多增长到6万5千人,并从欧洲走私了大量武器装备。这段宝贵的停火,让以色列得以做好防御和反击的准备。7月8日,埃及打破停火,再启战端。18日,联合国再次下令停火,联合国专员、瑞典人贝尔纳多特(FolkeBernadotte)前往巴勒斯坦调解,试图根据当时战场形势重划犹太、阿拉伯两区国界。这显然会让以色列国变得很小。因此,在以色列政府睁眼闭眼的默许之下,以色列极右翼势力于9月17日暗杀了贝尔纳多特。9月22日,以色列国会通过法律,宣布其不再受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约束,一切占领区皆为以色列领土。10月15日,已经大大强化的以色列军队打破停火,向阿拉伯人军队发动进攻。此时,阿拉伯五国联军内讧不断,外约旦、埃及、黎巴嫩、叙利亚争夺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并对是否要彻底灭亡以色列产生争吵;伊拉克一心想当中东霸主,却被排斥。五国无法协同作战,给了以军各个击破的机会。10月15日至1949年3月10日,以军在北线大败黎巴嫩、叙利亚军,收回整个加利利地区,并推进至黎巴嫩利塔尼河;在南线,击败埃及军队,打通与内盖夫沙漠犹太定居点的联系,击沉埃及海军旗舰;在东线,击溃外约旦军队,夺取西耶路撒冷。同时,以色列积极扩军,到12月底,军队规模已超过10万,几乎全民皆兵。1949年初,以色列分别同埃及、黎巴嫩、外约旦、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形成了1949年军事分界线。这条军事分界线至今仍是以色列同巴勒斯坦的重要界线,后称“绿线”。根据绿线,以色列占领了约2.1万平方千米领土,占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的78%,比1947年决议中规定的56%大了不少。阿拉伯区被分割成西岸、加沙地带两块。?1949年停战线(绿线)。蓝色为联合国规定的以色列版图,粉色为以色列占领区,绿色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在阿拉伯人控制下(紫色)。

阿拉伯人唯一一次灭亡以色列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以色列打赢了自己的立国之战。 以色列为什么越打越强?
 以色列站稳脚跟后,效法西欧建立了议会内阁制和多党制政体,与美国结盟,疏远苏联。尽管如此,以色列当时的经济模式反而和苏联更接近一些,在沙漠中建立了许多称为“基布兹”(下图)的集体农庄,并设立了许多国企。首任总理本·古里安自称要走“社会主义路线”。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色列才转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以色列规定犹太人“回归故土”即可入籍,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以色列定居,1948-1951年3年间就有70余万,使以色列人口瞬间翻番,达158万。1958年人口突破200万;1970年突破300万;1982年达400万;1991年为500万;1998年突破600万;2006年达700万;2013年突破800万;2019年已达900万之多。迁入以色列的犹太人,许多都是欧洲和中东各国的商、政、学界精英,他们将自己积累的财富、经验、学识带到以色列,使以色列一建国就拥有极高素质的人口,高科技成为以色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政治体系和基层治理十分高效,军队战斗力很强,社会开放、自由、富足,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以色列通过犹太财团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从美国获得了政治庇护、军事保障和资金投入,经济发展迅速。苏联虽与以色列关系疏远,但由于以色列有大量俄裔犹太人,苏联从未真正与以色列进行过对抗。许多阿拉伯产油国的统治者也和以色列眉来眼去。这一切都保障了以色列有能力在大敌环伺之下保全自身,并实现长足发展。
1956年,由于埃及强行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捎上以色列联合攻击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美苏强迫英法撤出运河区,将运河归还给埃及。但在战争中,以军轻易击穿埃军西奈半岛防线,初步体现了以色列建军成果。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突然发动对埃及、叙利亚的攻击,挑起“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空军首先将埃及、叙利亚空军摧毁于地面,接着用装甲部队进攻西奈半岛、加沙地带(埃及)、西岸(约旦)和戈兰高地(叙利亚)。经过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仅仅6天后,6月11日,阿拉伯人便被迫同以色列议和。此后,以色列国力达到极盛,面积膨胀到9.44万平方千米,是联合国181号决议规定面积的6倍多。
 ?1967年以色列实际控制区。蓝色是1949年以色列;粉色是1967年以色列扩张的范围。
乐极生悲,突然而至的惨败 1967年的胜利让以色列狂妄一时,但问题接踵而至。占领区大批难民出逃,让新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有了大量新鲜血液,阿拉法特在这一年加入了巴解,他将成为以色列的噩梦。埃及、叙利亚秣马厉兵,准备反击。对占领区实行军事管制,压制当地阿拉伯人的反抗,消耗了以色列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普遍持谴责态度,要求以色列退出占领区。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突袭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一天是犹太教赎罪日,故称赎罪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产油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大显神威。他们向以色列的后台美国实施石油禁运,美国油价从1美元/桶暴涨到4美元/桶,陷入石油危机。美国不得不停止支援以色列,并强压以色列撤军。战争期间,以军阵亡两千多人,军事上、政治上均难以为继。最终,以色列不得不接受停战,放弃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一部分地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扩张政策的第一次失败,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缩小到2.7万平方千米左右,战略纵深大大减少。此后,为了自保,以色列一方面努力研制核武器(1977年同种族主义南非一起搞了核试验),一方面开始寻求与阿拉伯国家和解。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能得到吗?追求和平的以色列
 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应以色列总理贝京邀请,访问耶路撒冷,在以色列议会发表讲话,实现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破冰。次年,在美国总统卡特斡旋下,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两国正式和解。不幸的是,萨达特于1981年被埃及军队中的极端分子刺杀,协议内容并未完全兑现。尽管如此,以埃关系破冰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以色列继续使用武力维护自身利益。1978年,以军入侵南黎巴嫩,驱逐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组织,以报复巴解对以北部的袭击。1981年,以色列空军摧毁伊拉克核设施。1982年,以军再度入侵黎巴嫩,直达首都贝鲁特,消灭围困该城的巴解士兵,并与叙利亚交战,将叙军逐出黎巴嫩。以色列的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引发世人瞩目。?1982年,以色列坦克在黎巴嫩
由于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黎巴嫩什叶派组织“真主党”对以色列构成了巨大威胁,成为巴解组织之外以色列又一大敌。以色列的敌人越打越多,令其陷入项羽式的窘境。1987年,巴解在西岸、加沙地带等地发动巴勒斯坦“第一次起义”。1988年,阿拉法特宣布巴勒斯坦国成立。巴勒斯坦国立即得到世界多数国家承认,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压力急剧上升。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面对多国部队,向以色列发射导弹,企图激怒以色列,让以色列对伊拉克宣战。若如此,萨达姆便可将战争美化为反以“圣战”,换取广大阿拉伯国家不向美国提供帮助。但以色列在美国安抚下,没有加入对伊拉克的战争。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替美国挡了枪。在美国的支持下,同年,以色列与巴解开始在马德里对话,开启了以巴和平进程。经过艰苦谈判,到1993年,以色列左翼工党政府终于同巴解组织达成《奥斯陆协议》。
根据《奥斯陆协议》,巴勒斯坦不再同以色列保持敌对关系,以色列将一部分西岸和加沙城镇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行巴勒斯坦自治。1995年,双方再次达成为期5年的协议。以巴和解是冷战结束后影响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它似乎证明,离开了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人类正走向更和平的明天。 和平道路真的能走通吗? 从以色列的角度来说,取得一时的胜利不难,难的是万世永续其存在。以色列要灭亡几亿人口的阿拉伯国家是不可能的,而只要这些国家存在一天,以色列的生存就充满风险。以拉宾为代表的和平主义者希望通过与阿拉伯国家和解来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可这真的能实现吗?事实上,和解并没有解决以色列敌人太多的问题。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坚持要消灭以色列;黎巴嫩真主党在内战后得以加入黎巴嫩政府,保有武装力量,继续反以;埃及仍然是唯一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其他国家如叙利亚、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乃至伊朗、土耳其等都对以色列怒目相向。在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仍然在通过一个又一个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的决议。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伊朗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2005-2013在位),天天叫嚣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
另一方面,和解不仅未必有用,而且意味着以色列要失去许多土地,许多犹太定居点要撤离,不少人要失去家园、产业。耶路撒冷圣城也要同巴勒斯坦人分享。以色列本来就很小的战略纵深进一步被削弱,巴勒斯坦人更易袭击以色列平民。因此,以色列国内反对这种“卖国式”和解的声音也十分高涨。以巴和解后,以色列国民对和平进程普遍失望,强硬的右翼、极右翼势力反而上升。1995年11月4日,极右翼分子伊加尔·阿米尔在特拉维夫的一场集会上谋杀了拉宾总理。?拉宾葬礼
次年五月,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当选总理。这期间,哈马斯、真主党继续袭击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则以拖延执行《奥斯陆协议》和军事对抗作为反应。
2000年,以巴1995年达成的“五年之约”到期,以色列时任总理巴拉克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再次来到美国戴维营举行会谈。与1995年相比,这次会谈火药味十足,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违约,未达成任何成果。事实上,随着和平进程进入深水区,实现和平的难度越来越大,各方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以战立国,是不是以色列更好的选择?
 以战养战、以战求和、以战立国,是以色列另一条可行的路径,也是以色列建国以来一直走的道路,在以色列颇有民意基础。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为捞取政治资本,获得选票,不顾巴方反对强闯圣殿山,引发了巴勒斯坦第二次起义(阿克萨起义)。这次起义是巴以新一轮冲突的起点,标志着巴以和平进程的中断。沙龙此后如愿当选总理。?沙龙
2001-2006年沙龙任总理期间,一方面从西岸巴方城镇和约旦撤离居民点,搞单方面脱离;另一方面,大修隔离墙,阻止巴人入以移民、就业、经商等,估计后来特朗普建墙这一手就是从他那儿学的。后来沙龙脱离利库德集团,建立了前进党。2006年1月,沙龙患病,昏迷不醒,奥尔默特继任总理。奥尔默特人菜瘾大,在任期间先后向黎巴嫩南部和巴勒斯坦(主要是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进攻。由于以色列的军事优势,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无力抵挡以军地面部队的进攻;但他们通过路边炸弹、火箭弹甚至小型反舰导弹攻击以军,成功击毁多辆以坦克,真主党还击伤了以海军“埃拉特”号轻型护卫舰。(1967年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埃及海军导弹艇击沉,看来这个舰名很不吉利啊)在伊朗的暗中支持下,哈马斯和真主党成功地在国际舆论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以色列的进攻反而提升了其对手的声望。奥尔默特在2008年黯然下台。?奥尔默特
2006年黎巴嫩冲突和2008年加沙冲突证明,以色列的对手已经掌握了非对称的战争手段:舆论战。在这种舆论战中,对手将以色列塑造成强大的现代化武装,把自己描绘成弱小可怜又无助、但决不放弃斗争的勇士,经常让妇女孩子“战斗”在记者的镜头前,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失败时,大打悲情牌;偶然胜利,如击毁以色列坦克、击伤以色列军舰,便大书特书,宛如以色列自己神话中青年大卫击毙歌利亚一般,在国际主流媒体上大肆宣传,以展现自己不畏强暴、无畏反抗的成果。面对舆论战,以色列的强大武器陷入了“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尴尬境地,不论战场赢还是输,都遭到国际指责,可谓进退失据。?巴勒斯坦舆论战

2009年,内塔尼亚胡赢得大选,重返总理宝座,执政至今。他是一个对巴勒斯坦极其强硬的领导人,从一开始就反对《奥斯陆协议》,并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希特勒相提并论。2009年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了与和平路线图背道而驰的做法。他放弃了沙龙时代的单方面撤离政策,大肆扩建在西岸的犹太定居点,2021年更是试图强拆巴勒斯坦人住宅,为犹太人开路。对哈马斯,坚持其为“恐怖组织”的定位,加以打击。他坚持以色列为犹太民族国家,歧视境内的阿拉伯人。?内塔尼亚胡
他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存在权利,但主张其领土不能包含整个西岸,还要求全耶路撒冷都要属于以色列;2018年时,他与特朗普共同表示,允许巴勒斯坦在“东耶路撒冷”建都。然而,国际社会所说的“东耶路撒冷”是指圣城内东部,而内塔尼亚胡、特朗普版本的“东耶路撒冷”则是指耶路撒冷东郊,其区别大致相当于一个是北京二环内、一个是通州,当然令巴勒斯坦人民无法接受。他还坚持巴勒斯坦国不得拥有武装,其国防由以色列负责。?“东耶路撒冷”的隔离墙
像内塔尼亚胡这样一个人能得到以色列选民如此长期的支持,执政至今,也体现了以色列越来越右翼、越来越民粹的民情。更不要说,内塔尼亚胡还有贪污嫌疑。而在利库德集团党内,许多高级党员仍在指责内塔尼亚胡卖国——因为内氏竟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生存权,承认巴勒斯坦可以在西岸和加沙地带建国,可以在耶路撒冷郊区建都!在极右分子看来,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都是以色列的天赐国土,而这种观点在民众中也颇有市场。在以、巴两国百姓都越来越极端化的情况下,以巴和平进程事实上经死亡。 “阿拉伯之春”以来,形势向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内塔尼亚胡能够长期执政,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以色列长远发展方向,也受益于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埃及、突尼斯等国政权变色,北方大敌叙利亚陷入内乱,伊朗内部多次爆发抗议、自顾不暇,约旦、沙特等国为求内部稳定,不敢惹美国,当然也不敢惹美国的亲儿子以色列。?阿拉伯之春?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对以色列比较苛刻,经常批评以色列;但特朗普作为犹太人的岳父(他女婿库什纳是犹太人),对以色列十分宠溺。以色列的阿拉伯邦交国原本只有埃及和约旦(1994年);但在美国的直接协助下,2020年,巴林、阿联酋、苏丹、摩洛哥四个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建交。以色列处于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安全国际环境当中。?右起:特朗普,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特朗普女婿库什纳
?特朗普执政时期另一件大事,是将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尽管以色列早在1950年就宣布耶路撒冷是首都,但各国使馆仍设在特拉维夫,这表明外交界普遍将特拉维夫视为以色列首都,而耶路撒冷地位未定。2017年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安排迁馆,特朗普长女伊万卡亲自为新馆揭幕。之后,一些国家跟进了美国的举措。这意味着以色列得到了更加强有力的国际支持,同时也否定了美国支持巴勒斯坦建都耶路撒冷圣城的可能性。?伊万卡在美国驻耶路撒冷使馆开馆仪式上。
拜登出任美国总统后,任命犹太人布林肯为国务卿。这无疑是对以色列的又一利好。2021年以巴冲突爆发后,美国即宣布向以色列出口武器。尽管美国嘴上说着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权利,但身体很诚实。?布林肯(左)与拜登
仅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以色列右翼政府的强硬策略取得了巨大成果,保障了以色列的安全和国际空间。虽然以色列依然输掉了舆论战,但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明显优势。以色列的长远前景,好像很美好。
相关文章: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争什么?(一)巴勒斯坦视角
超级土豪的沙特王室是怎样炼成的?沙特王国简史
黎巴嫩意外爆炸,为何阴谋论四起?黎巴嫩乱局
“元首”去世:漫谈希特勒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