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继文视角 | 被贴标签的孩子,长大都成了标签的模样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不给孩子贴标签开始

///
成人总是经常无意识地给孩子贴标签:
“飞飞是个很内向的孩子”
“棉棉从小就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浩浩运动能力太差了,这么大了还总摔跤”
“小诺就是不爱吃青菜”
……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成年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并没有特别在意,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标签会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怎样的种子,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需要家长和老师们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教育心理学有个术语叫“贴标签效应”,认为贴标签会对人产生一种引导力,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形成判断力的儿童而言,当其被贴上标签后,就会潜意识里认同标签的内容,并向着标签喻示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跟标签一样的人。
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父母说“这孩子很杵窝子”,“这孩子就是笨,数学题怎么都转不过来弯儿”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话依然会萦绕在自己的耳边,以至于一直以来我都不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与别人交流,认为自己很笨,甚至到现在都会躲避数学计算,对自己的计算能力没有信心。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导致我死心塌地地认为自己就是父母说的那个样子。直到现在,这个标签还像膏药一样贴在我的身上,揭都揭不下来,影响着自己对事情的判断,影响着自我认知。
可悲的是,我的遭遇并非个例。其实现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能够看到这个可怕的标签,总有些父母或教师为孩子“代言”,逼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为父母或教师口中的样子。

美国一位小学老师埃利奥特,曾做过一场“标签实验”。她把班里的孩子按照眼睛的颜色分成两组,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
蓝眼睛组
1
棕眼睛组
2
第一天,埃利奥特给棕眼睛的孩子贴上了“优秀孩子”的标签,给蓝眼睛的孩子贴上了“愚蠢孩子”的标签,并规定两组孩子不能一起玩,还给予两组孩子不同的待遇。
这一天,蓝眼睛组的孩子先是愤怒、悲伤,继而萎靡不振,大部分孩子的自我意识都产生了变化,觉得自己是愚蠢的、不可爱的。
第二天,埃利奥特给两组孩子调换了标签。她在教室里大声宣布,她搞错了,蓝眼睛的孩子聪明,棕眼睛孩子才愚蠢,各项待遇也进行了调换。这一天,蓝眼睛的孩子很快乐,觉得自己聪明可爱。棕眼睛的孩子却表现得沮丧和自卑。
这项虐心的实验,让我们看到给孩子贴标签的巨大影响力。同样的孩子,只是因为老师给贴的标签的不同,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和情绪。可以想象,如果这一实验真的持续下去,这些孩子必然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未来。

标签之所以能够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和老师就是权威,对于他们给予的评价,孩子们一般会照单全收。心理学认为,孩子的自我认知,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评判。
因此,如果父母和老师经常性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就会让孩子以为,他确实就是标签所说的那样子,并且在潜意识地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被贴上“内向”标签的孩子会更加内向,被贴上“不爱吃青菜”标签的孩子会更加不爱吃青菜;被贴上“不喜欢运动”标签的孩子会更加抗拒运动;被贴上“数学不好”标签的孩子会更加不喜欢数学,等等。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贴标签,并不是孩子表现得差,而是家长要求完美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
一味地责备,一味地不满,一味地让孩子成为我们心中认为的样子,那是成人的虚荣心在作怪。成人要撕下自己心中的负面标签,放下虚荣心,给予孩子勉励和激励,欣赏他,爱护他,引导他,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龙应台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需要先成为自己。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面对“你将来想成为像谁那样的人?”这个问题时,茫然地回答道:“难道我不能成为我自己吗?”每个孩子,其实更想成为的是自己。我们如果真正地爱孩子,就先让孩子成为自己。只有先成为自己,孩子才能够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美国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的确,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开放。美丽的花朵并不千篇一律,孩子的成长也并不遵从同一个模板。
作为教育者,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去否定孩子,而要在孩子不能如自己所愿的时候相信:他懂的事情与我们不一样!
鲁斯·贝本梅尔说:“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只有这样的理解和看见,才能让家长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和接纳自己的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尊重和接纳,才能让孩子按照他的天赋自由自在地成长和成熟;而只有这样的成长和成熟,才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爱孩子,就关注他的当下,看到他的努力,接纳他的失败。
爱孩子,就给他阳光,给他雨露,让他做春天的一朵小花、秋天的一枚果实。不必去比较,哪朵花最美,哪枚果最大。
爱孩子,就远离一切标签,不要让孩子活在我们的期待中,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图片源于网络

END
继文视角
继文随笔
继文夜话
煮一壶铁观音,茶音高而持久,滋味醇正浓厚,香气如空谷幽兰,一泡浓郁,二三便如佳境,四五六深入灵魂,七泡余香回神,犹如独特视角,亦如老友畅谈,豁然开朗于醍醐间,岁月时光里教育初心常伴。
朱继文工作室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我有一杯好茶,你有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