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玉雪窍玲珑(玉雪窍玲珑,佳味藏于泥 | 人间有味第三话)

玉雪窍玲珑

吃藕带,是江汉平原开始入夏的一道餐桌仪式。

“三月三,蛇出洞,藕出簪。”每年清明节之后,湖北人念叨起这句俗语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莲藕抽簪之时。

 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所描述的,就是叶片尚未展开时的莲叶,彼时也称叶簪,在叶簪前方的淤泥之下,正横向抽生出这一年的藕带。

作为莲的幼嫩根状茎,藕带由根状茎顶端的一个节间和顶芽组成,与日常所食的莲藕属于同源器官,藕带膨大后就长成了莲藕。

藕带不伸出土壤,更不出水,抽藕的农民无法用肉眼看见这埋藏于淤泥之中的美物,只能凭经验来获取。

抽藕的农人踩在湖水没膝甚至及大腿深的荷塘中,俯身在泥水中摸索,“泥足深陷”之下行走也是困难的。顺着叶簪开口朝向的指引,农人将手小心翼翼探入淤泥之下30至50厘米处,如遇水深处,当手伸至荷叶根部时,往往只剩脑袋露在水面。

武汉的农民在湖里刚刚抽上来的新鲜藕带

待到纤纤如细指的一根藕带从水下淤泥里被抽出,方才初次见了天日。

莲藕靠“挖”,莲蓬需“采”,藕带用“抽”,细细品味这组动词的差异,或能感受到藕带的矜贵另类。要知道,就算在将莲藕吃出了极致的湖北,也不是家家户户能吃上藕带,春夏之交初上市时,藕带贵过猪肉也不稀奇。

作为时令性和地域性极强的水生植物,藕带主要生长于长江流域尤其是两湖平原地带。中国古代就有吃藕带的民俗了,古时称其为藕丝菜、银苗菜、藕鞭,现在还有一些湖北人习惯叫藕带为藕梢。

藕带虽然珍稀,但也生命力顽强,农人抽藕时若仔细保护好了结节部位,还会再抽生出新藕,且越是高温越是雨水丰沛,藕带长势越旺。夏日里一场暴雨下过,淤泥底下看不见之处,藕带正在蓄势飞长。

工业文明时代,人们追求时令性的生鲜美味,讲求“食在当季”的背后,有一层心理学上的释义:倘若知道吃某样东西的期限很短,体验的愉悦感会变得更强。

新鲜藕带每年只能吃到九月中下旬,从湖里出来见了天日的藕带,赏味期限以小时计,称得上“朝生暮死”。

刚出湖时,藕带白润如玉如雪,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生吃起来清脆透着甘甜。但脱水、高温状况下,藕带几个小时便会氧化,表皮冒出灰褐色斑纹,这也使得新鲜的藕带在市场上难以长时间、长距离流通。

泡椒藕带,是湖北人离不开的一道小菜

聪明的湖北人将藕带加工成了酸、甜、辣兼具的泡椒藕带,保存时长可达8个月以上,这样就可以一年到头吃上藕带,也足见湖北人对藕带的衷情。

现如今,新鲜藕带也能飞出湖北,抵临异乡食客的餐桌了。今天上午从湖里抽出来的藕带,次日上午就飞到了千里之外,全程冷链运输,时间与新鲜赛跑,接受来自陌生城市居民的好奇打量,倘若是客居异乡的湖北人瞧见了,怕是会又惊又喜的。一位定居上海多年的友人告诉我,她在这城中遍寻不得这道家乡食材,直到今年方才在盒马买到,赶上了家乡的时令。

上海超市里的湖北藕带

按照清代文人李渔的标准,藕带是能与其笔下的笋相媲美的——“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世人素来知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这藕带和莲藕亦是同理,从淤泥里生长出来的至洁之物,吃起来亦是简单,无需繁复工序。

首席,藕带的挑选也是有讲究的。藕带长度在20—35厘米为佳,好的藕带实体为黄白色,根部不发黑,头部形如毛笔尖,且结节部位未长毛,笔尖不分叉——这个毛笔尖就是藕带嫩不嫩的参考标准,一级品藕带只有一支笔尖,如果长出了双头的笔尖那就是长分了叉,在市场上只能被作为二级品售卖。

纤纤如玉,头部形如毛笔尖

说到藕带的吃法,湖北人最喜欢的就是酸辣口味了。藕带斜切成小段,以盐、糖、醋佐味快炒几分钟即可,且要动作麻利,以免耽误了藕带的脆嫩,出锅之前撒一些红椒,盛起来就是色彩分明的一盘,白月光与红玫瑰。

也有旁的“重口味”一些的料理方法,常见的有同鸡胗、鸭肠、牛肚等佐以辣椒爆炒,适合无肉不欢的食客,麻辣鲜香,也是典型的湖北特色吃法。多年前在武汉出差吃过一盘泡藕带炒鸡胗,虽生平不爱食辣,竟不能停箸。

各种时令美食恰似人类餐桌上的日历,告诉人们四季的流转更迭。当下立秋已过,想到吃新鲜藕带的时日渐短,“最是人间留不住”的感怀袭上心头。

玉雪窍玲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