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为什么孔子晚年及其重视周易(孔子晚年对包含自然内容的周易感兴趣的真实原因)

网友提问:

孔子的晚年为何对《周易》有那么大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

优质回答:

《易》又称《周易》或《易经》。据说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抓起来关进牢房,百无聊赖之际推演出来的,可能是想给自己算上一卦,看看什么时候能减刑出狱。所以,最初的《易经》只是一本古人用来占卜算命的书。因为,古人不懂科学,对大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认为那都是天神的主意,但天神的心思普通人又无法猜得透,于是就借助“卜筮(shì)”之法,来预测吉凶,决定自己的行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孔子的心里历程。孔子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生活,晚年从卫国回到鲁国,他的理想落空了,这对孔子的打击是巨大的。

《论语.子罕篇》说的就是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路途中心里变化的。我们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2 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日: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途径达巷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嘲笑孔子说:孔子太伟大了,你如此博学周游列国确不能成名。孔子听后就对弟子们说:我回去能干什么呢?驾马车?射箭吗?我看还是驾马车吧。

这是多么悲哀可怜的时候,孔子想要驾马车生活。我们再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8 子日: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总结自己,我有知识吗?我其实是个无知的人。空空如也,是说孔子自己已经被淘空了身心,满腔热血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破灭了,有一种身心俱空的感觉。现实社会中人人都有这种感觉,这不奇怪。我们再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9 子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也就是说除非凤鸟再来,黄河里再重新出现河图,否则我这一辈子就完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孔子就定性为自己这一生完了,就这样了。孔子这时候还是很理智的,已经确定自己这一生结束了。我们再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予死于道路乎?

这时候孔子得了一场大病,病的要死了,他的徒弟们都准备要安葬孔子,不宜孔子又活过来了。从予死于道路乎?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一行还在路途中,还没有回到鲁国。我们再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14 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病好了,没脸回去见父老乡亲。夷即边远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孔子想要到那里去居住,用现在的话讲,孔子有出家的意思。我们再看《论语.子罕篇》,原文:

9. 15 子日: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我在想孔子可能是被他的弟子们劝说,夷那个地方太简陋了,不能去那个地方居住。孔子同意了,然后说:等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把音乐整理整理,再把《雅》和《颂》按排适当的位子上。这时候孔子想通了,不准备驾马车去生活。

以上就是孔子用十四年时间周游列国,理想落空,返回鲁国途中的一系列心里历程。从开始想回去驾马车生活,到空空如也,再到这一辈子就完了,然后得了一场大病,再到准备去边远地方居住。这些心里的变化,说明孔子对理想乃至于现实已经绝望了。

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的人,孔子还有匹夫不可夺志之语,孔子必然要找到他失败的答案。那么孔子为什么去研究《周易》呢?因为孔子过去非常向往周朝,复辟就是要复周礼。我们看《论语.八佾篇》,原文:

3. 14 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朝借鉴夏、商两个朝代,文采郁郁葱葱,我向往周朝。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周朝情有独钟。

从文王演周易来看,周朝的主体文化应该是《易经》,也可以说《易经》在周朝是最兴盛的文化。即然孔子那么向往周朝,研究《易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最后孔子通过研究《易经》找到了他失败的答案,那就是天命所归。故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在《论语》的最后说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语句。

(欢迎关注,探讨,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他的晚年才是他走过的人生。他才知道人生的道路圆满的圆滑不是追求真理。而是顺其自然。因为封建统治已经是木已成舟。封建统治阶级的欲望和贪婪已经定性了他们的思想理念。用真理教育思想去改变他们,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所以他才研究了周易,就是那就是顺其自然顺其社会的发展,顺其统治阶级的思想理念。所以他才研究周易。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与《史记》说法不同。

《论语述而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有孔子“五十而知之命”,有“五十以学易”,托名孔子解《周易》的《易传》有“大衍之数五十”。三个“五十”,怎么这么巧合啊?

《史记孔子世家》,记述的孔子学易,却没有“五十”,也无“无大过矣”,而是:“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看不懂易经,就看不懂孔子,自然也就连论语都读不懂

如果读懂了易经,就知道论语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代表什么了。

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在研究易经时,用孔子的话作为参考书,留下的读书笔记,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读懂,就可能读不懂论语,也就读不懂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