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多大年龄算晚育(多大结婚才算正常,退休后吗?)

多大年龄算晚育

前几天#多大结婚才算正常#话题上了热搜榜,最火的答案是——

仔细想想没毛病呀,这个时候应该有车有房,没有经济负担,也没人催生孩子,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宅在家就宅在家,离婚率都会降低很多。

据美国社会学家对“美国家庭成长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结婚年龄与离婚率之间存在U字型关系。28-32岁结婚的人处于U型曲线底部,比这个年龄段早或晚结婚,离婚的风险都会上升。

 

但这个问题放在古代应该就不会有这样的答案了,毕竟在那时五六十岁的人并不多。在古代,人的寿命短暂,为了繁衍后代,越早结婚对社会发展越有利。
古代早婚有多早?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与如今结婚年龄相比的话,我国古代多早婚,有多早?例如,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了 “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我国古代法典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定结婚年龄”一词,但很多规定有法定结婚年龄之意。儒家认为男子20岁、女子15岁是结婚的最佳年龄。依照这个标准来看,古代人三十多岁确实是可以抱孙子了。当然各个朝代也有所不同。

东汉三国时期,女子平均结婚年龄在17岁左右,男子是15-17岁,这放在今天00后都要结婚了。曹丕的甄夫人,就是在17岁之前嫁给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袁熙。

《孔雀东南飞》中提到“十七为君妇”,看来在当时17岁结婚属于正常年龄。

到了南北朝,男女的结婚年龄都提前了很多。南朝时的女子,结婚年龄平均为13岁左右。而男子们,结婚就更早了,上至帝王,下至官宦,十岁之前结婚仿佛成为了一种风尚。刘宋孝武帝13岁结婚,刘宋明帝9岁结婚,梁元帝9岁结婚……

唐朝时,唐太宗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嫣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靖……”

所以在唐太宗时期,结婚年龄男子为20岁、女子15岁。唐玄宗时年龄有所降低,开元二十年诏令:“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

宋朝时期,朱熹的《朱文公家礼》中有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的婚姻年龄说法,这也是宋朝以后普遍的男女结婚年龄。

到了清朝,结婚年龄仍是以《宋朱文公家礼》为蓝本。《钦定大清通礼》规定“男年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身及主婚者,无期以上服,皆可行。”清朝时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到康乾盛世时期已经达到一亿多人。

适龄男女未婚竟然要坐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的年轻人大多都被七大姑八大姨催过婚。但是在早婚的古代,到了适龄还没结婚的男女竟然违法,还要接受惩罚。

这样看来生活在现代只是会被催婚,已经是相当幸福了。

 

《汉书.惠帝纪》记载,汉惠帝六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也就是说,汉惠帝时期女子结婚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超过30岁还未出嫁的,将要被罚款。罚多少呢,5倍的赋税,这在战乱的年代应该算是一笔巨额了。

吴越争霸时期,越国惨败,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颁布法令“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即男子20岁未成家、女子17岁没有出嫁,父母也要定罪。为了不连累父母,青年男女不用等着催婚,也想早点结婚了。

北齐武平七年下诏:“括杂户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也就是说,如果女子20岁以上仍未出嫁,地方官吏要对其进行教育,如果父母隐藏适婚女子,对其父母处以极刑。

这种强迫青年人结婚的法令,虽然看起来蛮不讲理,但在客观上确实解决了不少单身男女的问题。
古代也有交友平台

在古代,虽然总是说“男女授受不亲”,但实际上,男女之间的交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封闭。据说,先秦时期,官府每年都会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机会。

春秋时,每年农历的“三月三”会举办主题为“奔”的“仲春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男女交友大派对。这里“奔”的意思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出走,男女自由约会。

《周礼》中的《地官·媒民》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从周代这一规定来看,这项活动是由官方强制执行的,不参加聚会的青年还会受到处罚。

仲春会就是如今相亲节目的雏形,这样看来古代也是相当奔放的了。

除了这一天,古代正月十五、七月初七,也都是单身男女寻觅良缘的好机会。为了解决“剩男剩女”问题,古人也是费劲脑汁了。

其实多大结婚才正常,并没有正确的答案。无论什么样的年纪,用最好的状态等待他(她)的出现。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多大年纪有何妨,只是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撰文 | 木雨山
编辑 | 陈雪
主编 | 殷燕召

 推 荐 阅 读 

多大年龄算晚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