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展示个性思维 激发思维个性—《圆柱的体积》教学片断与思考)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怀璧慎显,博识谨言。
  —摘自《李尔王》

展示个性思维  激发思维个性———《圆柱的体积》教学片断与思考

【缘起】
《圆柱的体积》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时,笔者先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用一块橡皮泥既可以捏出长方体、正方体,还可以捏出圆柱体,它们的体积都相等;再出示一个固体圆柱体,不能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它的体积?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迁移类推,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学生分组操作,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后,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放置不同(平着放)引发学生对圆柱体积新的思考。
【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可以借鉴圆面积推导方法,将圆柱体的底面等分成若干份并纵向切开,再把切开后的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现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拼一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把切开后的圆柱体拼成了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生:近似长方体
师:因为我们在等分圆柱时所分成的份数不同,所以拼起来的图形有的看起来不太像长方体。如果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体。现在请大家观察并思考: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生: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没有变。
生:它们的底面积没有变,高没变。
生: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圆柱的半径。
生:我发现它们的侧面多了两个面。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不少,说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能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的计算公式吗?
生:它们的体积没有变,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
师:那长方体的体积怎样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还有不同的推导方法吗?谁能直接推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生: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
这时一位同学打断了老师的话,说:“老师,我们组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底面与圆柱的底面不相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它组同学纷纷表示不可能。)
师:你们是怎么拼的?能展示给大家吗?
生:能。该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
生:他们放错了,把长方体竖着放就行了。
师:这样放能不能求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交流下。
生:能,找到近似长方体的长、宽、高就行了。
生:我发现这样放的底面是侧面积。
生:不对,应该是侧面积的一半。
师:那它的高是什么?
生:半径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
生: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
师板书。
……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个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上述片断中,学生在操作学具时,因拼成近似长方体摆放角度不同(竖着放、平着放),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创造出了圆柱体积的新的求法,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也许单从知识目标而言,后者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这是学生亲身经历并“创造”的数学结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圆柱的体积,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到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为学生后续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打开了一扇窗,如圆柱体积的综合应用题,“用长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怎样围体积最大?”即可用这种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又可避免繁琐复杂的计算,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独特魅力。
            成稿于2020年11月10日

往期回顾
01
致全体成员
02
20210109-10双休书法作业
03
工作室2021年工作计划
04
国培计划|“国培计划”(2020)—新教师入职培训跟岗实践环节简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带来好运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