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与历史名人有关的美食(历史上著名的美食有哪些)

网友提问:

有哪些美食和历史名人有关的?

优质回答:

大家有没有感觉,每到一个地方,去吃当地的特色美食,名品佳肴之类的,必定能听到一些说道,故事传说之类。所谓美食必有来历,美酒必有故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名人故事,我们的食品会不会减色很多?

像粽子本就极为普通,如果没有苦苦追寻真理的屈原,没有他那“虽九死而不悔”的牺牲精神和最后的“怀沙自沉”的视死如归,估计粽子不会流传两千年之久。 还有茴香豆、油豆腐,绍兴的,本来也很普通,就因为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中出现过,现在去绍兴旅游,这些却成为了特色美食。 四川的文君酒也是,喝着就会想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后当垆买酒的风流韵事; 松江的鲈鱼烩和莼菜羹 是久居北方的张翰深深的乡愁寄托。 喝茶会推崇陆羽,喝酒定要倾慕李太白。 中国饮食独具的文化色彩,是其魅力之一。

东坡肉,很多人知道。其实就是一道红烧肉,但是以名人苏轼的号命名,让这道菜流传至今。 在宋代时候,其实视羊肉为美味,对猪肉不重视。苏轼被贬到黄州,生活拮据,在困境中发明了这个煮猪肉的方法,用小火慢炖,汤料味道渗入猪肉之中。并且在后来的南北游历中,把这道菜带到各地,直到现在,江浙、湖北一带一直有这道名菜。

类似的“东坡羹” ,把清新的蔓菁、芦菔煮在一起,加上白米,味道极好,苏轼有诗《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苏轼是南宋以后文人名士的偶像,许多食物都被冠以“东坡”之名,“东坡豆腐、东坡玉糁羹、 东坡芹芽脍、东坡腿、东坡肘子、 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 ,简直成一系列了。

青精饭和槐叶冷淘。杜甫给李白的诗歌《赠李白》写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青精饭其实是早起道教讲究清心寡欲,发明的一种食品,用南竹木叶捣烂取汁水浸泡米,蒸熟再晒干,颜色青绿。后来又在其中加了很多药材,变成滋补保健品。它多被隐士逸人所接受,杜甫证实借此抒发情感,表达对官场世俗厌恶。四月初八浴佛节,南方以此美食作为应节食品。

杜甫在《槐叶冷淘》中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前四句写 用槐汁和面,后面写把面煮熟。用凉水淘面条,不仅能够消暑,而且颜色好看。现在四川仍有翡翠凉面,不过用的是菠菜汁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

GSN

其他网友回答

1.东坡肉

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必须是东坡肉了,东坡肉相传是有著名诗人苏东坡所创。在他的《食猪肉》诗中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可见这东坡肉是以猪肉为主要食材的,并且制作过程中就香味四溢。宋代人

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由此可见苏东坡对这项美食的喜爱之情。东坡肉肥而不腻,味醇汁浓,并且带有酒香,十分美味。

东坡肉有很多做法,在这里提供一种做法。

制作食材

原料:五花肉600克、八角2个、香菜1棵

辅料:绍兴酒1瓶、酱油3大匙、冰糖1大匙

制作流程

1、将五花肉切四方块,先氽烫过,接着抹上酱油,再用热油炸上色,捞出立刻用冷水冲凉。

2、肉块排放在锅内,加入八角及所有调味料烧开,改小火烧至肉块熟烂,约1小时。

3、待汤汁收至稍干时撒上香菜末,即可关火夹出食用。

制作提示

1、用酒代替水烧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能使肉质酥软;炸过再烧的目的是彻底去除油腻。

2、五花肉的肉质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以肉层不脱落的部位为佳。

2.大杂烩

在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当时在津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一次宴请外国宾客时,厨师们做得这海鲜杂烩受到外国宾客的喜爱,但因为这道菜并没有特别的名字,随后,外国宾客就将这道菜称为“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的大杂烩是一道汉族传统的名菜,是安徽菜系列。看这道菜的名字就知道这道菜这由多种材料制作而成。混合精华是此菜的亮点,鲜香可口,鲜而不腥,醇香不腻,咸鲜可口。具有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制作方法

1、将海参、鱼肚、玉兰片、腐竹、熟猪肚、火腿40克、熟鸡肉40克均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片。熟鸡肉10克、火腿10克切成丝待用。鸽蛋入冷水煮熟,剥壳等用。

  2、将各种切好的片、鸽蛋、香菇、葱段、姜片下锅,注入鸡汤,放入调料,烧烩入味后,拣去葱姜。

  3、取大碗1只,从烧烩的各种原料中先将捍菇拣出,面朝下放在碗底,其它各种原料按花色搭开,整齐地码排入碗内,并将各种碎料放入,浇入烩烧原汤,上笼蒸十分钟取出。滗原汤于锅中,再将碗翻扣在大汤盘中,周围用鸽蛋围边。火腿丝与熟鸡丝交叉放在香菇四周。

  4、锅中原汤上火烧开,勾米汤芡,淋入熟猪油,浇于杂烩上面。最后,香菇顶上入熟咸鸭蛋黄,菠菜梗倒插其上即成。

3.曹操鸡

三国时期,在孙吴交战中,曹操因操劳过度,加上头痛发作就卧床不起,只能在逍遥津暂时休息。

一个庐州人献上“秘方”,随行军厨根据“秘方”,捉来一只斤半大小的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和好酒卤制后献给曹操吃。曹操食后甚感美味无比.不觉食欲陡增,竟一口气吃下了大半只鸡。厨师又连做了三次,曹操都吃了个精光,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此后,常让厨师烹制此鸡,还夸赞说:“真乃美味逍遥鸡也。”,此菜很快在合肥地区流传开来,并被冠以“曹操鸡”的美名,也有人称之为“逍遥鸡”。

曹操鸡又被叫做逍遥鸡,是安徽合肥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

制作方法

1.将活鸡宰杀,控尽血水,待鸡完全死后,用80℃热水烫泡,不要碰破鸡皮,将毛煺净,掏去内脏和嗉囊,用清水冲洗、沥净,摆出良好的造型;

  2.用饴糖将鸡周身抹匀,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时,将鸡放入炸至金黄透红时捞出;

  3.加上安徽本地出产的古井贡酒制成卤汤里卤制,最后再入原汁卤缸闷制而成。焖制的时间一般最少需要5个小时,这样出来的鸡肉酥烂,味香浓郁。

4.包公鱼

包公鱼原名红酥包河 鲫鱼,”包河”即合肥市”包公祠”一带护城河,该河所产的鲫鱼为乌背,人称包公鱼。

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时,名厨梁玉刚老师傅曾为毛主席做此汤,深得赞扬。饭后,毛主席亲切会见梁师傅,并赠送了苹果。

包公鱼是安徽的一道名菜,属于冷菜类,此菜色泽酱红,骨酥肉烂,入口即化,酥香两味,俱在其中。

制作方法

1. 选用新鲜的小鲫鱼(包河鲫鱼),体长7 厘米左右为宜,去鳞、鳃、开膛去除内脏,洗净控干水分;

2. 加酱油75 克、黄酒、葱段10 克、姜片10 克,腌渍30分钟左右;

3. 藕(包河藕)洗净横切成2 毫米厚的大片;

4. 取炒锅一只,锅底铺一层剔净肉的猪肋骨,然后放一层藕片、姜片和葱段;

5. 再将小鲫鱼头朝锅边,一个挨一个地围成一圈;

6. 将酱油175 克、醋、黄酒75 克、冰糖(碾末)放碗中和匀;

7. 和匀后加清水150毫升倒入锅中,用小火焖5 小时左右,端下锅冷却;

8. 冷却后,覆扣入大盘,去葱、姜、藕片和骨头;

9. 食用时取藕片数片垫在盘底,将鱼一条条取出摆入盘中,淋上香油即成。

5.炒舌西施

在福建名菜“炒西施舌”的历史传说中,有这么一段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即蛤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其实“西施舌”是沿海食品文蜊的一个品种,属瓣鳃软体动物,双壳贝类,肉质软嫩,汆、炒、拌、炖,其鲜美的味道都令人难忘。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神品。

制作方法

1、将每只西施舌肉用刀尖片成连接着的两片,裙破开与纽一并去沙,洗净。芥菜叶柄洗净,切成边长0、6厘米的菱角形片。每个香菇切成3片。冬笋切成0、6厘米长、0、4厘米宽的薄片。葱白切马蹄片。将味精、白酱油、绍酒、鸡汤、湿淀粉拌匀,调成卤汁。

  2、将西施舌肉放入六成热的湿水锅中氽一下,捞起沥干,炒锅在旺火上舀入熟猪油25克烧热,放入冬笋片、葱片、芥菜片,颠炒几下,装进盘中垫底。

  3、炒锅放在中火上,下熟猪油15克烧热,倒入卤汁烧粘,放进氽好的西施舌肉,颠炒几下,迅速起锅装在冬笋等料上,淋上芝麻油少许即成。

还有好多好多,小编就整理了几种,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