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茶语清心?普洱雅苑精华帖转载:在普洱的边缘行走(连载六)

写在篇首:
茶语清心论坛嘉宾——俗部于2010年底到2011年底历时一年在茶语清心论坛普洱雅苑板块原创连载的一篇随笔或叫纪实文学吧,总共39回更新,九年多来回帖近4000条,阅读量近56万次,俗部老师原立题上篇,大家一直期待下篇,期待俗部老师下篇早日面市。
连载六:
阿秀是个傣族姑娘。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五年前的泼水节期间,她穿着花筒裙,抹着淡妆,乌黑的头发挽成一个髻,上面插着一串略带紫色的热带兰,手里还擎着一把淡蓝色的纸伞,象画中的人儿一般,脚步细细的朝我们走来。她是刚参加完节日活动,听说我们到了,连家都没回,就过来看我们。
  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阿秀不仅生得好看,而且勤劳善良,温和聪慧。师弟每年做茶,阿秀都会过来帮工。她的家境不好,母亲多病,弟弟读书,她读完初中就辍学下田了,帮工挣点钱,可以补贴家用。
  阿秀做茶,挑拣分选极为认真,总低着头在那儿忙碌;你和她谈话,她永远是面带微笑,细声细气的。我喜欢听她说话,听她说“云普”——云南普通话,当然,非常的不标准,但正是这种不标准,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听。
  傣族一般住在坝子里,以水稻种植为主,特别是糯米种得多,他们喜欢吃。缘山而居的寨子,有时也会在寨后山坡上种点茶,不多,阿秀家就有一点点,每年可以收个十斤八斤。阿秀帮工做茶,但却不懂茶,甚至完全不喝茶,她以为茶都是一样的,所以,每年都会将自家的茶拿来给师弟。其实她家的茶,完全不符合师弟的标准,但是,师弟每次都高高兴兴的收下来,并且,按好茶的价格给她钱。
  师弟这样做,不只是因为“人好茶也甜”,而是,阿秀虽是小姑娘,却贫而有道,从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施予,师弟觉得,只有用这种方式帮她,才不显山不露水,才是对这小姑娘道德原则的尊重。当然,阿秀的茶因不符合要求,都会单独做,单独存放,只是不让她知道。除了倚邦的一位老阿婆,阿秀,是第二个让师弟如此对待的人。
  阿秀很懂事,我看书时,她会不声不响地端上一杯热茶;有时遇上我喜欢喝的茶,师弟会说上一声:阿秀哇,这茶我师兄喜欢。她就会特地去为我做两个一、二百克的小饼。阿秀手巧,小饼圆圆的、胖胖的,干干净净,看着就叫人喜欢。
  傣族女子穿筒裙时,会在腰间系上一条宽腰带,都是自己亲手绣制的,腰带后腰的正中间,是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口袋,大小正好放下一部手机,口袋下方坠着一绺绺的留苏,很好看。阿秀的腰带绣得很美,但腰后的口袋,却从来是空空的。一起的老蜜桃笑着说,阿秀的空口袋是为男朋友留着的。
  傣族姑娘结婚早,一般都在二十岁以前出嫁。如果到了二十一、二岁还没出嫁或还没男朋友,会觉得很没面子。阿秀有个男朋友,叫岩波,我和师弟都见过,那小伙子很好,可是家境比阿秀家却更不如,父母早逝,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所以他们朋友谈了一年多,阿秀腰带上的小口袋还是空的。阿秀母亲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怕阿秀过去受苦,但阿秀却铁了心。
  前年秋天,阿秀弟弟读完初中,可以回家干活了,阿秀也要出嫁了。得到消息,我和师弟特地去了一次景洪,我给阿秀买了一部好看的桃红色的手机,师弟转来转去,不知道该买什么,就给阿秀存了一张农行卡。
  出嫁那天,阿秀带着男朋友来辞行。我笑着说:阿秀,转过身去!阿秀不解的乖乖的转过身,还将两只手慢慢平伸开来——她以为我想看看她的新嫁衣呢。我走过去,轻轻的将手机装进她腰带上的小口袋,师弟过来,也轻轻的将银行卡装进了她的小口袋。从我触动她的小口袋开始,阿秀平伸的双手便开始慢慢往下垂,等再转过身来时,她已是眼泪汪汪的了。。。。
  隔了一年多,今年春天,问起阿秀,同寨的老蜜桃说,阿秀前一个多月回来过,又黑又瘦,那边活重,还要拉扯两个小妹妹,日子过得不易。最后,老蜜桃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唉,阿秀哇——!”
  言下,有许多的怜惜。
  我和师弟默然。
  想起南北朝时范缜对命运的讨论:人生好比一树花,风吹花落,花瓣分飞,有的飘落在富贵人家的帘栊之下,有的却无声无息,飘落在贫穷人家的小院之中。
  阿秀应当是属于后者吧?那造化呢,造化就是那来去无定的风吗?。。。。
  其实大山里,有无数个命运相同的阿秀。
  有时看到电视里晃来晃去的这模那模,就会想起阿秀,我总觉得阿秀比她们都美——真的!
 阿秀不喝茶,也不懂茶,其实不只是阿秀,茶区许多山民都是如此,自家虽有茶园,却很少喝茶。我问过好些人为什么,回答几乎是一样的:喝茶容易饿。
  山民的习惯,一日两餐,天一亮,起来洗漱一下,就下地劳作,十点半到十一点回来,做饭,吃饭,稍事休息,又下地,直到薄暮才回,吃晚饭。有的地很远,他们清早出门时会带上食物,中午就在地里吃,晚上回来,一天还是两餐。想想如果我是山民,大概也不会怎么喝茶的,早上空腹下地,下午时间漫长,喝茶,肚子扛不住。至于晚上,一天劳作,累了,困了,洗了,睡了,也想不起要喝茶。山民们喝茶,只是在年节期间或是有客人来的时候,而且也多是粗枝大叶。做的细茶都卖了,换的钱,要添置生活必需品,要给孩子交学费。有时不自禁的生起感慨:世上的事情很多都是这样的吧?喝茶的人不种茶,种茶的人却不怎么喝茶。
  由于虽种茶而很少喝茶,山民们一般是不知道自己的茶是好在哪里,一方面他们喝的少,另一方面,茶区太大了,许多人一辈子就没去过别的茶山,也没喝过别的山上的茶。由于缺少比较,他们对自己茶的品质评判,大多是来自那些来收茶的人。买的人多,出的价高,他们就知道自己的茶好,但到底怎么个好法,还是不知道。
  由于不知道,就难免犯错误,比如使用除草剂,比如在茶园附近种植橡胶树,他们完全不知道会给茶园带来什么后果。除草剂在地里残留时间长,即使使用一次,也会多年影响茶的品质,并且,使用过除草剂的茶,不管存放多少年,那品饮时的不适感,会永远存在;即使将这种茶经过发酵做成熟茶,仍是如此。至于一款茶喝起来味道酸酸的、怪怪的,则主要是受茶园旁边橡胶树的影响。
  现在,除草剂对茶品质的为害开始为政府重视了,重要的茶区都立有告示,禁用除草剂。虽然告示得太晚,但总是一个好的开端。
  但种橡胶,却没办法。
  我们稍稍算笔帐:
  橡胶树小苗种下去,八年后可以开始割胶。开割后,除去冬天四个月,一年九个月有胶。以今天的胶价,一棵树,每天可产胶五至十元,平均八元吧,一棵树一月可收入二百四十元;一年九个月,一棵树一年就是两千一百六十元;一亩地种三十棵,亩年收入可达六万多,如果种个十亩二十亩,那每年会是一笔多大的收入!而事实上,胶农的胶林亩数几乎都在四十亩以上。
  清楚了这笔账,我们就能明白版纳地区为什么会如此快速的发展橡胶林,只要温度适合,几乎都在种。因为,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可见的能改变山民们生存状况的方式。
  而这些地区,恰好大多是茶区。
  但问题在于,橡胶树也会得病,要使用硫磺等农药;橡胶树排他性极强,极夺肥,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和地力;割下的胶在存放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极难闻的臭味。这些,对茶品质以及环境的破坏,都是无法估量的。
  怎么办?
  一边,是贫苦的山民,他们应当、也有权选择某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
  一边,是茶区自然环境的进行性破坏。
  保护自然环境,非常应该,但保护环境,不应当是将山民们“保护”在贫苦之中,因此,让山民们生活好起来,更是非常应该。
  为了山民能过好一点,茶,我们可以不喝,但环境呢?
  让他们保护环境,谁来“保护”他们?······
  怎么办?——答不出来。
  有时想,近年来,内地许多省份大规模组团去台湾采购,特别是农产品,总觉得,那只是锦上添花。其实,茶区大山里也有丰富的物产:茶、酒、手工织布、竹编、竹笋、食用菌、蜂蜜、花粉、水果、冬瓜猪、红稻米、无污染农蔬菜。。。。好多好多。为什么不可以也组织这样的采购呢?有多少山民需要这样的“采购”呀!那,才是雪中送炭······
附:秋天进山,又遇到吴四,他还是短裤赤膊,还是拦着我们喝茶,那茶还是不行。但我发现,吴四也在与时俱进,他砍了两棵橡胶树,没事就练割胶的刀法。看来,连他也在打橡胶树的主意了!
打过除草剂的茶园
立在蛮庄的告示
山民屋前的花·美丽与清贫
山色·美丽与清贫
山果·柿子
基诺族妇女的织布·织好后可直接缝制衣物
瑶族阿嬷在织布·织好后用植物叶汁(蓝靛)浸染·她是蓝靛瑶·,这些土布的质感都很好
憨直的吴四每次都是这样给我和师弟泡茶
吴四也在练割胶·他家的东南是易武,西北是蛮砖,倚邦、莽枝、革登
春泓给我寄来一本厚厚的画册——《摄影师的朝圣》,五百零二个页面,足有三公斤重。作者,是日本摄影师野町和嘉,里面的内容,是作者三十年来行走各地创作的摄影作品。作品所表现的地区,有撒哈拉、西藏、印度、埃塞俄比亚,也有麦加、尼罗河、大峡谷、安第斯山;其题材,有人文,也有地理,准确点说,应当是宗教人文地理。因为圣地、艰难的朝圣之路与虔诚的朝圣者,始终是作品中最为主要的内容。画册的装帧很美,里面的作品也很美,这种美,不只是色彩的、光线的,而是能通向你心灵、拨动你灵魂中某一根弦的那种。
其实,我和师弟对宗教都不陌生,我们各自几乎走遍全国的名山古寺。但是,我不烧香,不礼佛,不求神,不问卜,我不信仰任何宗教,我永远站在宗教的门外,只是看它。
但是面对面对春泓寄来的《朝圣》,我仿佛有一种被唤起的感觉,想起我,想起我的师弟。
细想来,我和师弟真是一对奇怪的组合。他呢,只收茶,九年了,从来就没想过要卖茶;我呢,不收茶,对普洱茶是可喝可不喝。就这么两个人,却每年颠颠的往云南跑。
跑什么呢?收茶?师弟收的茶够多了;采风?我去的山寨也够多了。
面对《朝圣》,我忽然发现,在某种意义上,我和师弟,其实也在朝圣。我们也许都没有意识到,每年赶天赶地也要赶去的云南茶区,其实就是我们心灵的圣地。只是这个圣地,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我们的“朝圣”,不是为了赎罪,不是为了对解脱,不是为了超越,而是源于自己那卑微的心灵常常需要净化的**。
人的心灵是需要净化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人生不易。人的世界,就像一张无比巨大、无穷无尽的网,而我们,只是那网上一个个的结,我们的四面八方都被羁绊,那一根根绳索的另一端,是父母、是妻子、是兄弟、是朋友、是工作、是辛苦、是劳累、是责任、是义务。。。。而当生存成为一种压力,而当我们不得不去求生活,心,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蒙尘。
我是网上的一个结,不可能单独跳出来;我是网上的一个结,也不可能单独解开。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无处可逃。但幸好,我们那卑微的心,还可以时时净化
云南茶区,有雄浑的大山,有苍莽的森林,有如洗的蓝天,有清澈的溪流,有承载千年文化的普洱茶,有无数淳朴厚道的山民,还有山民们那一颗颗干干净净的心。在那里,你可以抖掉身心落满的红尘,去亲近那无数清贫而鲜活的生命,去触摸他们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悲苦欢欣,并进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回到纯真,回到爱。
而纯真和爱,正是我们的心灵所需要的。
而当你发现自己的纯真和爱还在时,你仿佛是再生了一次,你善良的眼泪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来。。。。。。
——那是悲欣交集的眼泪。谢谢春泓寄来的画册!
附记:
从去年十二月注册《茶语清心》,到现在刚好一年。但这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或在敦煌,或在云南,极少有机会上网,以致一篇《行走》,拖拖拉拉,直到现在。
善始者不必善终,写完朝圣,这篇《行走》,应该告一段落了。虽然还有二十多节想到要写的题材,但最初的写作并无计划性,而是顺手写,结果该在前面写的内容就拉了下了。我想,还是暂时停下来,等其他章节慢慢整理好,再以【下篇】的形式发上来。
在《行走》一文的首页,我有一幅画,那是二百多位朋友用自己的网名图像共同创作完成的,它既有斑斓的色彩,更有深深的情义,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心的感动,只能说一句:谢谢了!
谢谢九月每次辛苦的帮我编辑!谢谢所有的朋友对《行走》的关注!我代文中所有的山民谢谢大家的关心!谢谢你们! 俗部2011-12-19
写在篇尾:
俗部老师这部大作,洋洋洒洒五万余字,当年历时一年连载完成,小弟这次分成六篇,亦是取六六大顺之意,今日收官,祝各位茶友人康、心平、万事顺!由于前面清心说要关闭,所以下载了几篇文章,以后也陆续转帖过来跟大家伙分享吧。
前面发的几篇连载链接:
茶语清心?普洱雅苑精华帖转载:在普洱的边缘行走(连载五)
茶语清心?普洱雅苑精华帖转载:在普洱的边缘行走(连载四)
茶语清心?普洱雅苑精华帖转载:在普洱的边缘行走(连载三)
茶语清心?普洱雅苑精华帖转载:在普洱的边缘行走(连载二)
茶语清心?普洱雅苑精华帖转载:在普洱的边缘行走(连载一)
开通了文中插入卡片,码字不易,欢迎读完文章顺带点开一览,算是对码字分享的支持吧!
不点卡片,文末点个在看也算支持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