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随笔】蒋筱华:又是一年植树节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阅读+写作=快乐
作者简介:蒋筱华,女,柳州市柳工中学附小退休教师,柳州市作协会员。原南丹县山口林场知青。

又是一年植树节
文/蒋筱华
春天来了,到处都会出现种树人的身影。忙碌的人们几个或十几个人齐心合力挖好一个坑,再齐心合力把已经长得比人还高的小树安放在坑里。把挖出来的泥土填回去,最后用小桶给小树浇水,拍拍手上的泥土,任务就完成了。有意境的人还会在小树的枝条挂上一张条子,上面写着:“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种,”以便下次再来能找到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让小树记录和陪伴自己的成长。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而真正的植树造林是严酷的,超越我们的想象力,这是四十五年前我和几百名上山当知青的年轻人切身的领悟。
197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站里召开了紧急动员大会,要在我们六十多个知青中抽调一半多的人去“突击。”老工人都面色凝重,我们却不知天高地厚,抢着报名参加。我荣幸的选上了,我们只知道要去“突击”的地方叫“拉堡”,那个站仅有二十几名工人和知青,我们要去那里突击种树,也就是绿化祖国。根本没有时间跟家人告别,也来不及问路程有多远。
只记得,元旦那天我们半夜就起床,急急忙忙吃了早饭,然后背着背包步行十几里山路到达场部。汽车在那里等着我们,行李放中间,人靠着车厢站,我们在寒风中出发。我晕车,车开了一路我就吐了一路。下午两点多钟到达一个乡镇,放人下来吃中饭,还是秀珍连拉带抱的把我弄下车。休息了一个小时,上车的哨声又响起了,我只吃了几口白饭,一下子就吐完了。
汽车开了半个小时又停下来,我们爬下车,领导说公路到此为止,剩下的几十里山路要靠我们的两条腿行走。走路不会晕,我倒是很乐意,但像这样负重行走可是人生头一回。走啊走,天黑了、脚痛了、肚子也饿了、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我和秀珍、云姐、五妹掉队了,想哭又不敢哭,一哭起来眼泪会挡住视线。四下里除了迟归的鸟儿偶尔叫一声,剩下的只有我们的脚步声,还有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在荒野里听得格外清楚。
我们于半夜两点多到达拉堡站,到饭堂勉强吃了几口饭,第一次不洗脸脚就打开行李上了床。早上八点被钟声敲醒,坐在床上仔细看,我们二十几个女知青住在一个四面漏风屋顶看得见天空的小茅屋里,床是用木条竹枝做成的,上面铺了一层稻草,一翻身就会窸窸窣窣作响。九点钟准时开会,突击指挥部的指挥长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鼓励我们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决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我们一开始被分配去苗圃工作,这个劳动强度不大。每天就是平整苗床,撒下杉树种子、施肥。接下去的任务是挖坎,也就是挖种树的坑。挖坎很累人,每个坎要挖一尺多见方,一尺深。在土坡挖坎还好,若是在长满荆棘杂草的山上,坚韧的荆棘连挖十几下也不一定能挖断。我们虽然领到两双线手套,没两天就磨破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磨破手,磨出血泡。挖坎还要计数,我们只有挖一个坎折一根草梗放进口袋,收工回去掏出草梗给班长记工作量,这是我们最早接触的统计法。
苗圃的杉树苗长到五六寸高,可以移植了。早上天蒙蒙亮,我们吃完早饭就要到苗圃去扯树苗。扯树苗要小心翼翼避免扯断树根,五十根捆成一把,每人每天的植树任务是二百五十棵。上山前还要将树根在黄泥浆里过一遍,黄泥浆可以保护树苗娇嫩的细根。用种树的小锄头穿进捆着树苗的稻草里,一头挂在肩膀上,我们上山种树去。
种树不难,用小锄头在事先挖好的坎里挖一下,抽出一根树苗放下去拿起锄头,两只脚把泥土踩实即可。难就难在那些坎是顺着山坡一圈一圈地挖,刚种下的小小的树苗不到眼前是看不到的。往往你费尽力气爬到那座山上,低头一看别人已经种上树苗了。有一天我和云姐不知爬了多久的坡,肩上还剩下一把树苗。饥寒交迫,我们不顾手上的泥,扯起身边的茅草根,放进嘴里咀嚼着。那淡淡的甜味补充了体力,两人抖擞精神继续去寻找没有种上树的坎。
我们回到站里,绝大多人已经吃过饭洗了澡。明明看到有些人是和我们在一面山坡上,还坐在那里吹牛聊天,怎么人家这么快完成任务了呢?我们可是连多休息一会儿都不敢,却最晚回来?若干年后我才得知,某些人投机取巧,挖一个大坑,将成捆的树苗埋起来。第二年长出一堆七倒八歪的苗,才被人发现。这些人的行为是被绝大多数知青所不齿的,今日你骗山,明日山只会用荒凉来报复你。
我们的突击任务在五月一日那一天结束,因为过了立夏,种树的存活率就会大大降低。五个月的重体力劳动没有打垮我们,我们当中的许多知青体重从七十几长到了八十多,也是算是一种成长吧!
后来,我调到场部子弟小学任教,从此与突击无缘,但那次突击的记忆永远留在我心里。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努力像当年参加植树造林那样,用心教书育人,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认可。生活与工作告诉我,植树造林与教书育人有异曲共同之处想种好一棵树,首先需要培育好树苗并精心抚育,方能长成参天大树。想教好一个学生,首先要教他做人的道理,打好基础,才能培养出国家栋梁。
又是一个植树节,今天你种树了吗?

     
投稿须知:一是关注本公众号;二是投稿可加微信号:wyh07785126或者发稿子到邮箱:jinzhutan8818@126.com,并附上作者简介和个人图片;三是平台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不允许修改请作者在文末声明;四是原创作品获得的打赏60%支付给作者,单篇阅读量达到200次及以上并满50元支付,其余留平台用于有关活动;五是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不接收别的平台已经采用的作品,平台只收原创首发稿件,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本平台隶属于都安县作家协会,平台优秀作品选登于《都安文艺》,或者向公开发行刊物推荐。
平台编辑:韦云海 、蓝柳节。
扫码关注我们如果阅读与写作成为您的一种习惯,那么您就是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