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晏子使楚教案(张学伟:《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伟课堂)

晏子使楚教案

向晏子学习“反驳”的艺术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文本的教学解读:学会表达,学会说话,是一个人需要毕生修习的一项本领。《晏子使楚》正是一个学习说话(反驳)的经典文本。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和刁难,晏子绵里藏针,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课文中对晏子三驳楚王的描写相当精彩,从中不难领略晏子这位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及论辩、反击技巧。他遇到侮辱时,首先是临危不乱,以退为进(接过对方的逻辑),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言语不露痕迹,恰到好处,使楚王无话可说。楚王让其从小门入,意在给他一个下马威。晏子则毫不畏惧,据理反击:“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将“狗”之辱还给楚王。楚王讥笑晏子不堪使命,晏子则回答:“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接过楚王话题,将“不肖”之诬回敬楚王。针对楚王诬齐人“善盗”,晏子引用化橘为枳的故事,说明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叶徒相似,味实不同,原因在于水土不同,然后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盗,正是楚之社会环境使然。
文中所塑造的晏子形象,临大节而不辱,出妙语而制胜。需要提醒的是,作为使者,晏子的反驳并不是不留情面语言犀利针锋相对,而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思维的敏捷,论辩的严密逻辑性以及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气量风度,均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晏子高超绝妙的讲话艺术,是最值得学习的语言秘诀。
本设计以品析晏子的语言为主要教学活动,以“怎样巧妙反驳”为学生的生长点,依据文本,层层深入,力图把感悟和实践相结合,和学生一起领略和学习说话的艺术。
设计意图:1、在故事里朗读体会,感受角色,体会晏子的机智;2、在语言里来回品析,感悟秘妙,体会反驳的艺术。
流程再现:一、读题目(一)晏子:(1)介绍“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智慧有操守的男子的尊称。孔丘——孔子孟轲——孟子孙武——孙子李耳,老聃——老子读好”子“的读音——老子、孙子、孔子
(2)出示图片:晏子,名晏婴,字平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为齐国上大夫四十余年。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内谏齐王、外捍国威。孔子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子的功绩是很高的,但是他的个子很矮,史书上说他“不足六尺”,按现在的尺寸,大约一米四左右。是著名的矮个子名人。
2、楚——春秋时诸侯国中的强国;齐——曾经的霸主,到晏子时已逐渐式微。
3、使——访问
4、概括课文:本文是写晏子出使楚国,写了几件事,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最后结果如何?(先师生共同说,完成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概述内容。)【板书:楚王(侮辱)晏子(反击)入城会见赴宴】【这个环节,对题目的解读比较详细,因为牵涉到课文故事的背景,所以必须啰嗦几句。这些资料,学生不难找到,可以自己先预习查找,课上交流。教师做必要的引导。最后的概括,及时对全文的梳理,也是引入正文的开始。】
二、读词语1、出示“”几个词语
2、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关于这几个词语的描写的语句张袂成阴——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挥汗成雨——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比肩继踵(摩肩接踵)——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3、根据课文理解,解释“袂”、“踵”的意思。袂——衣袖;踵——脚跟。
4、师(质疑):三个词语都是说人多——当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晏子马上严肃反驳楚王,说齐国人很多?【春秋时候,人口多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之一。晏子这是适时地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读课文1、入城——读好语气出示: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报告给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1)读出语气:指导学生读好晏子的话,怒而不发、绵里藏针——如果是张飞,遇到这样的侮辱,会怎么办?对比出晏子的沉着风度,读出语气;
(2)引导学生理解晏子的话的含义:三段论——访问狗国,钻狗洞(大前提)如果今天我钻狗洞(小前提)楚国就成了狗国(结论)】
2、会面——读出神情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
(1)读出神情:抓住楚王“瞅了一眼、冷笑——陪着笑”;晏子“严肃——装为难——拱手——故意笑了笑”来导读;
(2)对比:楚王的“冷笑”——嘲笑,看不起晏子;“陪笑”——尴尬无奈”;晏子的“故意笑”——反驳成功,略带嘲讽。
(3)学生自己理解晏子的话的含义:三段论——上等国,上等人;下等国,下等人(大前提)我是最下等的人,来了楚国(小前提)楚国是下等国(结论)】
3、赴宴——演出神韵一天,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去。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1)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先分角色读,再合作“表演”。注意指导学生表演的关键点,依次是:楚王“笑嘻嘻”;大臣“得意洋洋”;晏子“面不改色”;楚王“赔不是”。
(2)理解晏子的话的含义:三段论——南橘北枳,水土不同(大前提)齐民楚盗(小前提)楚国是盗国(结论)】
四、品语言1、分析“反驳”——巧妙
(1)师:对比晏子的三次反驳,你有什么发现?结合板书讲一讲。板书:楚王(侮辱)晏子(反击)入城狗洞狗国会见下等人下等国赴宴齐—盗人楚—盗国将计就计
(2)师生交流:晏子以退为进,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反驳得楚王哑口无言。真是巧妙!
2、质疑“锋芒”——不妙晏子这样针锋相对的反驳楚王,很解气,但是,真的巧妙吗?(1)分析晏子身负“联楚抗晋”的方针的,有人质疑——齐国有人进言给齐王,“晏子身负齐国联楚抗晋之大计,语言却大有不逊,不妥,不妥。”你怎么看?
(2)分析每段话中的“锋芒”在哪里?A、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b、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C、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体会“锋芒”——妙处师:既然这样有锋芒,容易得罪楚王,把事情搞砸,晏子为什么还要说这些话?请你再次默读全文,找出根据。
B、分析:1.“使臣”代表国家,应不辱使命,“侮晏即辱齐,敬晏即尊齐”;2.楚王意欲侮辱晏子,一再挑衅,极端无礼;3.再析晏子话中“锋芒”——真的是“针锋相对”吗?体会晏子语言中的“留有余地”(三段论推理中,并没有直接说出结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未明言楚国为狗国)
(2)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未明言楚为下等国)
(3)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未明言楚国为盗贼国)感悟:晏子反驳柔中带钢,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留有余地。(板书:有理有节)板书:楚王(侮辱)晏子(反击)入城狗洞狗国?会见下等人下等国?赴宴齐—盗人楚—盗国?将计就计有理有节【这个环节的思辨过程,是设计中的难点。从体会到“巧妙”,但意识到“不妙”,再到品析出“很妙”,这是一个深入浅出,来来回回的过程,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对问题的认识,学生的思维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和加深的。】
五、拓展列举两个周恩来总理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反驳”的智慧。(一)举例1: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1)学生自己猜测周恩来总理怎样回答;
(2)出示答案: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二)举例2: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你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难道中国连一支钢笔都造不出来吗?”
(1)学生自己猜测周恩来总理怎样回答;
(2)出示答案: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巧妙反驳”例子。

精彩推荐

?语文1-6年级(下册)全册成语解释
?语文1-6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微课导读
?语文1-6年级(下册)全册课文思维导图
?语文1-6年级名校推荐最棒读物100本
?语文1-6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含百度网盘下载
?语文1-6年级(上、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语文1-6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下载版
?语文1-6年级(下册)全册生字笔顺动画演示
?语文1-6六年级(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语文1-6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
?语文3-6年级(下册)全册同步作文微课
?语文1-6年级学习规划
?语文1-6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译文
?语文1-6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下载版
?语文1-6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单,附下册快乐读书吧购书链接
?语文1-6年级教材配套阅读书单出炉!让孩子爱上阅读!
?语文1-6年级(下册)1-8单元课文音频朗读,下载版+在线版
?语文1-6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教学

福利:
?资源下载 | 2021春季苏教版数学1-6年级下册课件教案PPT(全套)免费
?资源下载 | 2021春季苏教译林英语1-6年级下册教案课件PPT免费领!
?菜单栏目,【资源下载】提供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晏子使楚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