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京西文学】第302期 ||作家穆启春先生散文作品||《六渡山色》

2019年6月18日第146期 总302期
穆启春,房山区十渡镇人,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致力农村教育四十余年,先后在王老铺中学、六渡中学、十渡中学、房山五中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热心教研,关注文学,有多篇教学论文或散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多次在进校为全区语文教师做教学辅导。并多项荣获教育系统荣誉称号。
【京西文学】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京西文学】主编微信:870413692
如果让我给风景拍照,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我的故乡。不过,我不只用相机,而是用文字;用文字拍下它的形象,内涵更丰富,韵味更浓郁——
(六渡全景)
当你进入十渡景区,便会看到一路峡谷连绵,奇峰突兀,拒马河水依山流淌。几经蜿蜒,几过渡桥,柿林掩映的那片房屋便是我的故乡——六渡。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吸引着无数游客观光游览,也诞生了“江北小桂林”的美称。我自幼在这里长大,年年岁岁领略着她那诱人的山色。
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着的小村庄,村后的山高大、稳重,前身陡峭,两侧平缓;山顶呈“鞍”形,中间一道沟壑将这山分成两半,一大一小,像是母子之恋,难以割舍。这山好像有情感,也有胸怀,它张开双臂,永远欢迎你的到来。人们给这山起了个名字,叫“后坡”,它是村庄的背景,是山民的依赖,既朴实宽厚,又坚实可靠。
山下是一片房屋,多是山石砌墙,石板盖顶。街心还闲憩着一口水井,辘轳不摇,井口无语;它经历了社会的变迁,也见证着村庄的古老。如果爬上山顶,你会看到街巷纵横,屋舍俨然,炊烟袅袅,村边有果林映衬,远处是绿水环流,整个山村便可一览无余。
这是一块山水福地,是大山子民最好的归宿。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这山相互依存,从未分离。
(山村后坡)
太阳初升的地方叫“东岭”,一道山梁横卧着,有起伏,也有突兀。山的下部是悬崖,河水就从它的脚下缓缓流过。山的前方便是渡口,是车辆行人进出的门户。原始的渡口早已没了踪迹,取代它的有土木桥、漫水桥,如今是雄跨两岸的高架桥。站在桥头仰望,山虽无奇,却有着几分雄伟,横在那里,便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夜幕退却,山村的光明就从那里展现;太阳出山,便告诉人们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我在村里教书,带着学生去游山,曾经爬到过山顶,岩路虽陡,山上却是平缓的。正值深秋,黄栌吐艳,满眼红叶,红到了很远的地方;我们穿越山林,看着风景,重峦叠嶂,层林尽染,胸襟都是宽阔的。我被这秋色感动着,于是便在脑海中搜寻,原来最美的形容莫过于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上百草丰茂,林木丛生,过去老辈人给村里割耙条、砍木椽就常常爬上山去。记得祖父在生产队当饲养员,还曾背着粮食、被褥到那里去放牲口,一住就是五六天。山间还有小路,能通到张坊,以前河水上涨,道路不通,山外的老师就是从这里翻越几十里山路,赶往学校的。我小学时的米老师,家住京城,有一天返校爬到山顶天就黑了。山路危险,他只好冒着恐惧,受着凉风,在山中熬夜,等到了天亮才敢下山……这山给人们带来的是光明、是色彩,给人留下的深沉的思考与浓浓的记忆。
(东岭近照)
村庄的对面是“南山”,从东到西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三幅山水图画:绝壁出水、陀峰戴日、山翁静坐。它们每天都以河水为伴,与太阳相逢。它们独立着,勾连着,又延伸到远方。
(南山陀岭)
最具标志性的是陀岭高处一个半圆形山峰,头脸冒出,两肩平整,眼睛嘴巴依稀可辨。太阳东升西落,每天都在空中画个圆弧,就像一个闪亮的时针,与陀峰渐近渐离,中午十二点正好路过它的头顶。过去没有钟表,人们下地劳动就是根据太阳与它的距离来估算时间。因此,人们给陀峰起了个名字,叫“晌午坨”。
(南山陀峰)
最震撼的是陀岭东侧那一大扇绝壁,直立水中,岿然不动,如鬼斧神工,刀削一般。它伟岸、险峻、威武,又不缺乏秀美;它充满神奇和力量,给人以勇敢与坚强。相对而言,陀岭西侧的山峰则是另一种性格,夜幕降临,就像一个披蓑的山翁独坐着,云雾缭绕,好似一群持彩的美女舞动着。这山也像寄寓了老村民的性格,沉稳、仁慈、乐观,每天都在笑着,看着车马行走,花开花落。
(陀峰戴日)
来到南山脚下,你会看到另一种画面。大小山峰偎依着,拥抱着,侧着身,探着头;拒马河在它身边昼夜流淌,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河水北岸是一大片沙滩,干净、松软、开阔,在上面走着、坐着、躺着格外舒服。小时候一帮伙伴去河里游泳,累了就在沙滩晒太阳,在岸边捉小鱼儿,或说笑,或追逐,或游戏,不玩够了决不收兵。沙滩一侧是一大片鹅卵石,散落在岸上,经过河水冲刷,看去十分的光滑、自然、随意,还有几分色彩。小时候路过这里,总要捡几块薄石片,侧身投向水面,于是便激起一串串水花,一圈圈涟漪。
(水中绝壁)
漫步河岸,这绿水青山就像一幅水墨丹青,清新而雅致。七十年代末,这片山水被城里写生的学生发现了,消息传遍京城,成群结对的游客便来这里观光。他们下了火车,手提音响,穿过隧道,直奔河边。游客们在水中游戏,在岸边追逐。沙滩上摆满了各色的衣裙,还播放着最流行的港台歌曲。歌声、笑声,伴着拒马河的流水声,回荡在这山水之间。于是,山中的寂静被打破了,水岸的故事也更多了,这里便成了山里最热闹、最红火、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成为了十渡旅游的发源之地。
(山翁静坐)
南山西侧有个沟谷,叫“孤山寨”,里面有小溪流、猴头山、石中石、一线天,奇异而又绝妙。如果不怕累,沿着小路爬上山去,就是南山的山顶,村民们叫它“高岭站”。站在山头俯瞰,马路变成了曲线,车辆变成了行蚁,河水像一条小溪,村庄像一片落叶,简直就是山村的一个缩影。春天山上最美,树木刚吐芽,山樱桃却早已绽放,一丛丛、一簇簇,山花烂漫,红遍山岭,置身其中,不仅大饱眼福,心花都开放了。
站在村头向西望去,一列山峰坐落在眼前;这是太阳落山的地方,晚霞映照,山色绝佳。那坐主峰正位于河水北岸,像个武士挺胸抬头,插入云霄,人们叫它“河北大头尖”。山前有村庄,村前有流水,水上有架桥,又是一副水墨图画。
(南山姿色)
山的背后也很奇特,一座大山,两峰凸起,仿佛大鹏展开了双翼要飞向天空(俗称“蝙蝠山”)。如果绕路山北,那里有一道峡沟,叫“石人沟”,沟顶有一方石台,台上有两根石柱,立在那里就像一对夫妻注视着远方,期盼着亲人;又如梁祝对唱,正在诉说衷肠。
(西峰远眺)
天有意,山有请,这座山展现的不仅仅是它的形象,也寄寓了山里人的美好情怀。你看,奇峰突兀、展翅欲飞、伫立远望,这一山三韵不正是大山子民对未来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吗?
最美的山色还是山民创造的。村子的身边、山路的两旁有一道道沟壑,一面面山坡。山不高也不大,不奇也不险,山上是一层层梯田,山下是一块块田野,山上山下还有各种各样的果树。春天山花烂漫,秋天果实累累。到了收获的季节,成熟的玉米、火红的高粱、沉甸甸的谷穗,展现出多彩的画卷。秋意渐浓,一树树大柿子灯笼似的挂满了枝头,一片片金黄的野菊装点着山坡,一片片火红的秋叶报告着山中的喜讯。人们忙着收割、采摘、背运,田野里、山坡上、马路上,到处是繁忙的景象。
(柿林采摘)
春华秋实是山中最艳丽的色彩,春种秋收是村民最动人的旋律。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将一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用轻快的脚步将四季的辛苦远远丢下。这山中的奇迹,这丰收的美景并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山民们辛勤劳动的杰作。
绵绵大山,群峰竞秀,六渡的山才是山中最美,美在姿色,美在神韵,也美在大山人的性格与情怀!
注释:
1、这是1985年我教初三时的一篇下水作文,原题是《可爱的家乡》,这里题文作了明显修改。
2、渡桥,愿意是临时架在河上供通行的桥,这里指拒马河沿岸修建的永久性桥梁。